大楚帝国在短短几年里就在东北地区彻底站稳了脚跟。 这种站稳脚跟并不是指单纯的军事存在,而是指当地已经能够出产足够的钱粮来维持当地的军队消耗。 也就是说,后续大楚帝国已经不需要从关内调运粮食前往东北地区,以供应给当地驻军。 甚至还有富余,供应其他地方的驻军。 而当驻军自行解决口粮问题后,那么东北地区的民间口粮压力就小多了,这民间的粮食也就有了富余,而有了富余的粮食后也就能够作为更多移民的口粮了。 军事化屯垦,对于目前的大楚帝国而言有极大的好处,不仅仅是能够让军队自行解决一部分口粮,减少军费支出;还能能够减轻对地方粮食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大楚帝国陆军在边陲,交通不便的地方依旧保持驻军兵力,保家卫国! 军事屯垦在东北地区获得成功之后,陆军在各地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尤其是其他边陲之地更是重点。 西域地区,就是第二个进行大规模军事屯垦的地区! 最开始是嘉峪关地区包括后方的河西走廊! 当时为了能够在嘉峪关地区囤积数万兵力,维持西征的粮草需求,陆军方面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在河西地区,尤其是嘉峪关所在的绿洲地区进行军事屯垦。 第一次西征后,大楚帝国攻占了瓜州,哈密等地绿洲,又在这些地方进行了军事屯垦。 第二次西征后,也就是现在,大楚帝国陆军很自然的又在吐鲁番以及周边绿洲地区、尹宁河谷地区还有其他的一些绿洲地区里进行军事化屯垦。 这尹宁河谷地区,就是军事屯垦的重点区域,大楚帝国陆军方面,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对准格尔以及哈萨克人的威胁,保护吐鲁番省后方腹地的安全,直接在这里部署了五万多兵力。 包括一个骑兵军,一个战备甲等师,一个常备乙等师,总兵力五万人多点。 这些兵力平时不打仗的时候,步兵和炮兵、辎重兵什么的放下火枪,刀剑,拿起锄头开荒种地! 骑兵们则是回归他们的牧民子弟的身份,开始放牧…… 这五万多兵力的军事屯垦,初步开发了大片的土地以及放牧,争取能够就地解决五万多人以及十几万马匹的口粮问题…… 说实话,这很难,短时间内也没办法解决,还是得依靠后方哈密、吐鲁番等地的补给供应。 同时还需要依赖尹宁地区这边的官方移民们所生产的粮食。 五万多人可能吃不了什么……但是还有大几万批马呢……这马吃的可比人多多了。 光靠自身屯垦的话,其实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耗费庞大,拥有强悍机动作战能力的主力部队的需求。 这也是楚军里的战备甲等师为什么这么少的的缘故……在大楚帝国陆军里,战备甲等师和常态乙等师的最大区别,就是机动力的区别。 而机动力的区别主要来源于所配属的骡马。 这一点不管是步兵部队还是骑兵都是如此。 一匹战马的口粮,四五倍于一个士兵,而大楚帝国陆军里的甲等师里随随便便都是五六千匹骡马! 怎么说呢,一个甲等师人吃马嚼的粮草所需,够三个乙等师用的! 在骑兵部队里也一样,战备甲等师的骑兵师,甭管轻骑兵还是重骑兵,清一色单骑三马,并且通过长每个骑兵哨里往往还会有一批额外的驮运辎重用马,以驮运辎重。 而常态乙等师的骑兵部队,则是单骑双马。 战备丙等师,那只有单骑单马了。 大楚帝国里,看似骑兵师有三十个……但实际上战备甲等骑兵师只有八个……其中五个都用于西线作战参与了平定准格尔的战争。 西线战事初步平定后,这五个战备甲等骑兵师,有两个被部署在尹宁,一个被部署在塔城,一个被部署在科布多,这四个战备甲等师都是直接面临准格尔残部,严格来说依旧处于战斗状态。 还有一个则是回防漠北库伦,以防漠北出现什么变故,同时防备俄罗斯人。 剩下的三个之前没参战的战备甲等骑兵师,则是被部署在中原腹地,一个被部署在河北幽州,以掌控华北平原,顺带支援东北或漠南。 一个部署在河南洛阳,以掌控中原平原地区,顺带预防陕西、楚北等地不测。 还有一个部署在安庐凤阳,弹压江北之地! 这八个战备甲等骑兵师,几乎每一个都驻防在具有战略地位的地方,肩负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而常备乙等骑兵师,则是有六个,普遍单骑双马,部分参与前线作战。 而更多的,占据半数楚军独立骑兵兵力的
“彩色星空”最新网址:http://mofunsky.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