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陇打匈奴的机会不是特别多。
经常是匈奴看大秦和诸戎来往交易,十分眼红。于是抢不了秦国就试图在域抢诸戎,但诸戎的货物是送给大秦的。
匈奴这属于提前截胡秦国的东,秦国怎么忍?因只有部落跑来陇告状,太守就会派兵去清剿一波匈奴人。
这个时候,就轮到李牧去打仗了。
寻常这活是派给狄道侯李瑶的,但堂兄弟想去,李瑶也懒得和他争,他也怕李牧整里闲着会闲问题来。
匈奴来犯的频率不是特别高,毕竟每次都捞不到好处。偶尔跑得快秦军没追上才带着好东远遁,大部分时候都会追。
匈奴打疼了只好暂时退避,过段时间子难过了再铤而走险来抢一波。
只是有一点叫匈奴人十分郁闷。
秦国不知道在和戎来往贸易么东,很多时候他们抢到的货品也不是粮食类的必需品。像一些稀奇古怪的种子作物,匈奴抢走了根本没用。
就算他们转拿去重新想找个戎人部落卖了,人家也不收。因为别人哪知道这个作物秦国有没有、需不需,送上作物的部落人家是自己在野外找的,根本不用花钱。@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匈奴尝试过现卖不去后就更疑惑了,秦人打过来他们反抗也不是很激烈。有的时候干脆把东丢下自己逃跑,免得现没必的伤亡。
但是偶尔匈奴会抢到点好东,比如稀奇的器物。这种是卖上价的,诸戎愿意花钱买去再倒卖给大秦。
反正匈奴又不知道原价多少,他们收购的时候可以压价啊。
和匈奴人比起来,还不是很会做生意的诸戎已经算非常会经商了。好歹和大秦通商好几年,哪里像匈奴还在过朝不保夕的游牧生活。
为了做生意,诸戎中好些人都开始自研究商业术语和商业套路了。这导致他们每看匈奴人的时候,都觉得充满了优越感。
然后就因为态度傲慢惹怒了匈奴,匈奴部落打了一顿。
没关系,他们都习惯了。
匈奴平时也喜欢欺负诸戎血,尤其是在去中原抢劫,结果哪家都没捞到好处的时候。
一般盘踞在诸戎附近的匈奴部落都不是很强,强的都去边打燕国了。他们打不赢燕国抢不到燕国的好东,只来欺负一下诸戎的样子。
诸戎做倒卖生意的时候没有特意瞒着旁人,关键是也瞒不住。次数多了匈奴部落也现了,可他们没办法。
匈奴倒是想直接拿着抢来的商品去高价卖给大秦,不给二道贩子赚钱呢。
还真有部落这么干过。
李牧一听消息:好哇,抢了秦国的货物还敢主动送上门来?给我打!
嗯,就很迷。
总秦国是不可和匈奴做生意的,除非匈奴自己靠正规渠道弄到商品。但话又说来,匈奴占领的土地上实在没么有价值的商品。
如今李牧调去代郡做了太守,陇这里就只剩李瑶和李崇父子了。
李崇年纪已经很大了,活到这个高寿实在不容易,其实根本上不了战场。
他儿子李瑶所以留在狄道而没有去其他地任职太守,一是因为狄道位置紧需他镇守,二也是他父亲不知道么时候就会去世,到时候就得他来接手陇。
秦王政是早知道李崇这么活,早十年就给李瑶派去隔壁北地郡当郡守了,还腾一个人手来。
等陇这边太守位置空下来,再把他调来也不迟。或者直接派他儿子李信过去,也是可以的。
好在李瑶父子分不开,李牧父子可以。
李牧了代郡后,他儿子就派去了隔壁新设的上谷郡。
北边这一片有一溜的边防重郡,个个都不可轻忽。
老将军人品过硬,秦国这才敢让他们父子联手镇守相邻两郡。否则作为赵国降将,至少分隔得远一些才保险。
秦王政和扶苏对着舆图商量接下来的驻防安排。
秦王道:
“攻齐不用太多将军面,其余人皆可派去北边抵御匈奴。”
原本还留人攻打百越和镇守楚地的,但如今楚人已经掀不起风浪了。
而百越那边,他瞧着儿子的通商手段很有效果。百越只怕不需用太多兵力去打,够和平收复。
所以士兵和将领都直接转战北境,和匈奴人死磕。
扶苏指了指原赵国北部边境的四个郡:
“原先假赵国还在时,父亲没有完全将四郡划分去,统称为代地由李将军管辖。现在郡县划分完毕,唯有最东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