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剧本的逐步分析与掌握,陆泽班的学员们也分配到了各自的任务,与其他班级不同,他们并没有继续深挖人物与情节的深度,而是在粗略确定了人物性格和故事背景后,选择了另一条路……。”
“来吧,分一下车票,小彭这是你的,这是小陈的,时间不早了,走吧,跟摄像大哥好好相处。”
难得晴天,此时早上九点,阳光直射进房间,陆泽伏案在客厅餐桌上书写小传,窗户开着,微微轻风吹进房间,放在一旁的一叠A4纸被吹的轻轻翘起。
拿过水杯喝了一口后压住纸面,陆泽活动活动手腕,将袖口系上,目光扫过电视,正放着他拍的综艺节目,第四期刚开始,四位学员刚要分散前往各自的目的地,用亲身经历去体验和理解剧本中的人物性格。
并不是直播,因为国内直播时已经是后半夜三点多,陆泽是醒来后看的重播。
节目热度很高,毕竟有着全国最好的推广资源,在开播第一期就有着很高的关注度,节目做的也是可圈可点,收视率节节攀升完全可以理解。
从密密麻麻覆盖全屏的弹幕就可以看出其爆款综艺的潜力,这才仅仅是本期节目上线不到五个小时,如此成绩怪不得每次节目播出后陆泽都能收到节目组总导演发来的庆祝短信,每到周末国内的社交软件上也总能看到有关于节目的热搜词条,且都是正面的鼓励与期待。
想来也是,过去的演员综艺是什么样的?自带流量的明星学员带着本身就褒贬不一的舆论度参与节目,靠着各种离谱和尴尬的人设吸引眼球。
导师的作用也微乎其微,更像是一个有些专业功底的看客,在看别人表演的同时自己也得跟着表演,以学员背后的经纪公司和身份背景为标准,见人下菜碟。
说是比表演能力的节目,更不如说是看撕逼大战与演绎圈内故意被节目组放大的人性凉薄,表演的部分反而是最不受关注的部分,哪怕略过都不影响观看。
这种靠着逐字逐句甚至标明情绪的台本与恶意的剪辑引发冲突的节目,受众大多是学员们自家将闹剧信以为真的粉丝团体,和想看笑话打发时间的普通观众。
嘲讽、互喷垃圾话、人身攻击是观众发言的主旋律,戾气弥漫的仿佛互联网二战,各方打成了一锅粥。
看着毫无诚意的节目组邀请毫无诚意的导师去教导毫无诚意的学员,毫无诚意的去翻拍一些本就毫无诚意的影视作品,总会让人忍不住去想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拿这种小资味儿扑鼻,推崇奢侈消费主义,动不动就沙子握在手心里的电影和不是这个教主就是某某师父师尊,成天跟徒弟情情爱爱的古偶电视剧去考验演员?哪个演员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算了,这个问题略过。
相反,对于演员综艺真正值得深挖的优秀故事、学员的成长、学习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优秀剧本中普遍存在的对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精英阶层的讽刺却避而不谈,这样的节目将其归为闹剧似乎更合适一些。
而这曾经被其他节目避而不谈的深层构架,则是《演员日记》的精神内核,所以到底看是一群在行业内混吃等死,没有任何作品建树的明星玩尬的有趣,还是看一群对未来,对表演艺术有追求的在校学子追梦有趣?
直到第一期海选的内容播出,观众们才意识到,年轻一代并非没有会演戏的,只不过他们大多不是明星罢了,而通过了海选进入复试的学员,也堪称是国内表演专业的最强学苗,对于好苗子,难免会情不自禁的报以期待,这就是所谓的养成。
尤其是陆泽收下的这四个学员,关注度非常高,所以在看到他们被陆泽派遣到各地体验生活时,弹幕量瞬间爆炸,但并非是冲突,而是鼓励与善意的打趣。
“谁还记得彭括是个富二代来着?”
“事实证明,帅的人套麻袋也帅是假的,穿上耐刺儿和dasabi,颜值瞬间掉了三分之一。”
“小鞠可爱捏~加油加油。”
“陆泽叔味儿太浓了,不苟言笑的样子戳我!”
“在国内混的30+男演员还在卖腐装可爱,动不动就哥哥还是男孩,走向国际的30+男演员,行走的荷尔蒙、成熟酷哥,内鱼你自己看着办。”
“冷知识,陆泽和踩缝纫机那位同岁。”
太多弹幕过于不正经,甚至还有求撅的大范围飘屏,陆泽看了看身旁抿嘴的王梓萱,神色装作淡定的关闭弹幕。
“我去倒水。”
要不是王梓萱笑起来有些费劲,估计看一次弹幕就会笑一次,可即便笑不出来,紧握水杯导致骨节发白的小手也透露出了她内心的难绷,陆泽望着她匆忙离去的背影,脸子有点臭,本就瘦的有些脱相的面容更显冷峻,手指间水性笔转动,再低头看看写完大半的小传,也没有再写的心态。
合上笔帽,走到窗边,不再合身白色衬衫有两颗扣子没扣,光与影在胸口流转,刻画出了在肌肤之下明显的胸骨痕迹。
探出头,白云在风力中高速移动,时不时遮蔽太阳,院中种植的好养活的花草摆动着发出沙沙声响,散乱的头发向后捋顺,手机声响起,陆泽抬手,是庄羽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