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根据《淮南子·览冥训》等典籍记载:远古时代,四根天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其它古籍记载有差别。《论衡·谈天篇》、《史记·补三皇本纪》记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用头去撞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淮南子·天文训》记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原道》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雕玉集·壮力》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路史·太吴纪》记为共工与女娲之战。 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故事。有现代学者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有娲氏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 历史变迁: 神话演变 女娲神话的第一批的古书籍记载是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以及《楚辞》(虽然《说文解字》记载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娲字,但已亡佚,仅作传言)。尽管二书中的记载还比较模糊朦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为职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袁珂先生就将《楚辞·天问》中的记载诠释为:\"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作成的\"诘问。丁山先生则更为明确地认为这两句话说明:\"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固已盛传女娲造人的故事了。\" 至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女娲的说法:\"有十位神人,名字叫女娲之肠。是由女娲的肠子变成的。居住在栗广的原野上,紧挨着道路。\"袁珂则以晋人郭璞注为解\"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并以汉人许慎和刘安的话作为参证。丁山也认为这\"显然又是孕毓人类的寓言\"。虽然如此,这些记载当中仍然没有明确提出女娲造人的说法。 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娲为乐器始神(发明笙簧等)的记载也应该是女娲造物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似乎尚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注意,尤其是它在移位到文学中的浪漫题材,更是缺少关注。《礼记》与《帝王世纪》、应劭《世本·作篇》作\"女娲作笙簧\",可见孔疏不误。这短短五个字的记载却成为后代文学家驰骋才华的平台。 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娲造人故事的是《风俗通义》,这则故事虽然正面描写了女娲造人的事迹,显示出女娲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无疑问,其中已经烙上人类社会变迁的影子。\"抟黄土作人\"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史上制陶技术的发明在神话中的投影,而所造人类产生富贵贫贱之分则是人类进入等级社会的反映。这说明,神话一旦离开了它自身的生长土壤,它的形态就要随着新的生长土地而呈现出新的姿态。 同时,女娲还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婚姻之神。《风俗通》云:\"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罗泌认为:\"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因典祠焉。\"这应该是人类进入婚姻制度之后所赋予女娲造婚神话的痕迹。 造人考究 《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短文: 1.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上苍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两性婚配。 其它典籍中有关于女娲的记载: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猪,初四创造羊,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淮南子·说林训》提出了女娲与诸神共同造人之说,当女娲造人之际,诸神一起来襄助她:\"黄帝造出女男性别,上骈造出耳朵眼睛,桑林造出胳膊手掌,女娲所以能多般转变创造化育。\"汉末学者高诱注解:\"黄帝,是古代的天神,在开始造人的时候,造出女男性别;上骈、桑林,都是神的名讳;女娲,是天下共主的王者。多般转变创造化育,这里说创造化育(人类)的社会进化大业并非只是一个人的功劳。\" 后续时代提出另一种传说,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繁衍人类,《独异志》卷下:从前宇宙初开时,天地
“彩色星空”最新网址:http://mofunsky.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