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桑被他一顿忽悠跟着他到了柯子山脚下才发现。
诶?这不就是后世的白云山么?
景泰寺是旧羊城八景之一的"景泰僧归"。
只是景泰寺中间多次变迁,如今早就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如今只剩下一个景泰遗址。
已经没多少人能知道“景泰僧归”了。
云桑去过几次白云山,但却从没到过那里,自然也不知道。
不过山上的风景是真的好,跟后世的白云山相比更是多了几分野蛮又精致的原始之美。
山上林木苍郁,烟雾缭绕,身在其中就像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管是心情还是视野都开阔了许多。
难怪说这里灵气充沛。
“怎么样,没来错吧?”叶维桢得意的向她邀功。
“嗯,咱们不是说好来拜佛的么?”
叶维桢吊儿郎当道“寺庙在另一边的半山腰上,来都来了,肯定是要上山感受一下仙山的仙气才不负来这一趟。”
“拜佛讲的是诚心,可不兴说玩了再去拜的。”云桑习惯性的跟他顶嘴。
“还有这样的说法?我可是带着满满诚心来的,走,咱现在就下山,诚心的拜佛去。”叶维桢一脸认真,弄得云桑都迷惑他何时变得这么虔诚了。
不过时辰已然不早,云桑止了和他斗跟的心思,慢慢的往山下去。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先是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深幽的小路却来往着不少文人墨客。
之后一幢古刹蓦然出现在面前,山门上题着偌大的“景泰寺”三个大字。
左右两边题着“烟锁断桥留客立,云封古寺待僧归。”
字迹苍劲有力,也不知道出自哪个朝代的名家之手。
两人入了寺庙,先是参拜了一番,参拜完云桑又替唐柏松求了一支签。
十四号——中平签,谋事有阻隔,劳心劳力可成之。最怕难以坚持,可许神明佑之。
也就是事在人为,主要还得靠他自己。
许神明佑之,也就是要向神明许愿保佑他平安顺遂。
许了愿到年底是要还愿的,云桑打算回去再到观音庙许。
毕竟粤州城离夏县太远了,来一次不容易。
出了大殿,叶维桢道:“这里还有口古泉,当年景泰禅师建寺前用禅杖往地上一点,就点出一口泉眼来,然后就决定在里建寺了。
听说这口泉水很灵验,喝了以后神清气爽,万事顺遂。所以这口泉也被称为“神泉”,引得很多香客慕名前来。
要不咱们也去尝尝?顺便带点回去给邵家的那两块石头喝喝,说不定喝完病就完全好了。”
云桑又好气又好笑,“人家明明是美玉,怎么到你嘴里就变成石头了?”
叶维桢不服气道:“明明是碑石。”
“嘶——”
叶维桢妥协道:“好吧,可能他爹娘给他们娶名时想的是美玉。”
云桑满意道:“走吧,取神泉去。”
两人一路走一路问,不久便找到了那口神泉。
小小的一口古泉,约莫一臂见深,泉眼的旁边堆砌了一圈青石,像是一口小小的古井。
旁边很多香客排着队轮流打水。
叶维桢见状忙排了上去,“你在这里等等,我去排队。”
云桑好笑道:“你不会是想用手盛着水下山吧?”
呃……
这就尴尬了,他忘记了自己身上没有容器。
再一看,发现排队的人手上都拎着个葫芦。
叶维桢立刻跟排在自己面前的人搭讪,“大哥,您这葫芦是从哪里得来的?”
大汉往他们来时相反的那条小路一指道:“那边的亭子可以自取哩。”
“我去取。”云桑自告奋勇。
叶维桢还想说他去的,结果她人已经快步走了出去。
云桑走了几步,果然见到不远外有一座凉亭,亭子里挂着大大小小的葫芦。
亭中有一个添油箱,箱子上贴了张布告。
上面写着这些葫芦仍是附近居民所赠,香客可自取使用。
葫芦没有定价,多少随心,但香客在这里捐赠的钱财会分给捐赠葫芦的老百姓。
这种方式跟后世的无人售货异曲同工。
村民们给香客提了方便,自己又能多一笔收入,挺好的。
云桑往添油箱里丢了一串铜钱,取了两个大葫芦便回到神泉处交给正在排队的叶维桢。
排了约莫一刻钟,总算轮到他了。
泉眼里的水清澈见底,明明是小小的一窝,水往葫芦里灌的时候水位明显下降,可下一刻泉眼里的水又源源不断的往上涌。
神奇极了。
装完神泉两人便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