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成太少,让明年接着种。李钰跟周成煊抱头痛哭,从此以后见到七老太爷杜维元,跟老鼠见了猫一样,乖的不行。被压着种了3年粮,要不是靠着杜阳教的技巧,收成勉强达到标准,京中纨绔圈子估计再也见不到李钰跟周成煊。 京中显贵见效果如此拔群,纷纷想把自家纨绔子弟送入杜家族学,可惜七老太爷不收。后面一打听,其他人便也歇了心思。言成帝为了闲王,送了一整套王孝通博士的《缉古算经》孤本。辅国将军周鸿海那是七老太爷杜维元发小,为此死缠烂打了杜七老太爷一个月,送了两坛西域的葡萄美酒外加一整块的半人高的和田玉石,放下话,只要不打死,随杜七老太爷收拾,临走还给留下20个亲卫。这两年见慕思齐入学杜家族学,有心思活泛的,便又起了心思,使出浑身解数。七老太爷被烦的不行,便每年出几道题,答上来的,就允许来杜家游学,不拘什么出身,若是术数方面有天赋,便重点培养。能从杜家族学混出来的人,来日若是上榜,六部抢破头,就算科考未能中举,也能去六部混个小吏当当,毕竟术数方面的人才难得。全国有名学院的术数夫子,基本上不是杜家子弟就是杜家的学生,甚至术数的开蒙教材都是杜家编写的,杜家的七老太爷不时还要去上书房交几节术数。若不是杜家族学过于重实务,并且要求不假他人之手,京中高门显贵舍不得自家子弟吃这份苦,估计族学的门槛会被踏破。杜家族学来游学的,京中大部分是武将世家的子弟或者姻亲家的子弟,远道而来的基本上都是慕名而来喜欢术数的寒门子弟。 裴凌月这种算极少数,姻亲家中的女儿很少会送到杜家族学里来,杜家族学所教授的并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要求,甚至背道而驰。杜家从不限制女子学习或者在外行走,往上几代出过一个在营造方面很厉害的女大师傅,杜家上三代的生意也是由一位姑奶奶出面打理。为此杜家被时人所诟病,杜家人依旧我行我素,工坊里时常能见到女师傅。甚至有几个工坊完全是由女师傅组成,不是传统的绣房、制衣坊,是首饰坊、木作间甚至铁匠铺。杜家名下的店铺很多都是女掌柜、女管事,这其实是那位姑奶奶的功劳。 姑奶奶年轻时的闺蜜入了宫,姑奶奶乘机把生意做进的后宫,结识了当时的长公主,两人一见如故,开始合伙做生意。后来长公主出嫁,长公主胞弟太子登基,生意越做越大。直到有一年大旱,匈奴乘机南下劫掠,当时的国库因为赈灾实在拿不出粮饷,文宣帝的私库也被榨干了。长公主见弟弟急的团团转,直接把自己的私库搬空还是不够,姑奶奶便捐了杜家大半的家财,京中高门显贵见此,也纷纷解囊,才凑够了粮饷。过后文宣帝要嘉奖姑奶奶,当时姑奶奶讨了个封赏,允许女子立女户。为此愿意献出自己做生意的三成利给文宣帝,文宣帝允了姑奶奶的请求,未收下那三成利。长公主经此一事总担心文宣帝内库不丰,便拉上文宣帝一起合伙做生意。宫中老人年纪大了,出宫若不愿归家,求到长公主面前,姑奶奶便把人安置在工坊中,时间长了就形成不小的规模。后来发现其中不少是从宫中匠作坊出来的,精力虽不济,但技艺精湛,刚好可以带徒弟。很多品阶高的女官识文断字、行事有度、进退得宜,把工坊作间管理的滴水不漏。姑奶奶就一步步把人提拔上来,分派到各处店铺和农庄上。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女子在外行走了,虽然私下非议,但极少敢当面讲的。毕竟当初有大儒出面痛骂姑奶奶牝鸡司晨,被长公主带人痛揍了一顿,就差把他家房顶给掀了。告到文宣帝面前,文宣帝也只能不痛不痒的安慰两句,罚了长公主三个月俸禄。明明白白的拉偏架,不服也只能忍着,毕竟长公主发飙,文宣帝都得躲着。长公主后面还特意开设女学,跟那位大儒打擂台,非常的离经叛道。长公主去世之前把自家生意全部归入皇家私库,从宗室中挑选了伶俐的宗室女,接手生意。让皇家私库每年给自家扶不上墙的儿子的一笔钱,让他安心的当个富贵闲人。生意姑奶奶也有份,故杜家其实算半个少府,皇家私库除岁贡以外的钱,有十分之一是杜家挣的。杜家的姑奶奶一辈子没成亲,立女户,从子侄辈中挑选有经商天赋的,过继到名下,进行培养。杜家一直延续该传统,杜玖是同辈中最有经商头脑的,他便是姑奶奶那一支的继承人,之前的继承人杜三老太爷所有的子女回归之前迁出的那一支。刚开始杜家各房也有人不理解,觉得迁来迁去太麻烦。姑奶奶只说了一句,内库不丰,杜家我这一支就活到头了。之后再无人有异议,毕竟替皇家办事一个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
“彩色星空”最新网址:http://mofunsky.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