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不愿冰雪遮掩了五月的花天锦地, 也不希望蔷薇花在圣诞节含娇弄媚; 万物都各自有它生长的季节, 太早太迟同样是过犹不及。 ——《爱的徒劳》 1 蜿蜒的山路上,长途汽车已经行驶两个多小时,仍在山腰爬行。 少年透过车窗看见清水县城若隐若现的轮廓。他原本可以乘坐梵阳城直达木□□的长途汽车,他没有,他要来清水县城看他的伙伴麦浪。 期末考试前三周,少年曾跟麦浪通电话,他说他要走这边。少年说是要到清水民族中学走走看看,实际是来看麦浪,跟他聚一聚,叙叙旧。大巴到站,他提起书籍、衣物,背着书包走出车站,步行到路边的香樟树下。 “麦浪,你在忙什么?我到车站啦。” “你从柏香林车站搭车过来吧。” 路对面,香樟树下,少年站在路边,身边是书包与装满衣物的口袋。 “我到你们学校门口了。” “你直接进来吧。” 校门口,少年解释说我来找同学,保安不听,“让你同学出来接你!” 麦浪挂掉电话,很快出来。 清水民族中学男生宿舍楼前,少年站在门口,他忍不住感慨,这宿舍跟梵阳中学压根不是同个等级。走进寝室,少年有点儿吃不消。寝室乱七八糟的都有,散发出淡淡的臭味。然而,他们还是聊得那么投缘。 麦浪领着他在清水县城的城北老区乱窜。从天空俯瞰,他们像活蹦乱跳的老鼠,在熟悉的巷道飞也似地奔走。“这家店,还是以前的模样。” “好久以前的事情,亏你还记得!”清水县城老字号。据说,从诞生起,这家店坚持不扩张不搬走,全程手工制作,凭借美味树起口碑。方桌上,有两个小而精巧的蒸笼,蒸笼附近有麦浪端来的两碟蘸酱。揭开蒸笼盖,清晰可感的热流混杂着蒸饺的香气扑面而来。少年提起筷子,很快给麦浪夹了个蒸饺。 “辛苦啦,这个给你吃!”这种友情是珍贵的,值得用心呵护。 2 吃完餐桌上的蒸饺,麦□□老板再加一笼小笼包。老板见俩青涩男孩,在这里有说有笑声音欢快,他的心情像冒出乌云的太阳跟着欢愉。从他们的聊天里得知,有位是梵阳中学的,有位是清水民族中学重点班的。 “紫菜蛋花汤免费送你们啦。”少年喝起来鲜美润滑。赞扬笨拙,语气坦诚率真。刚吃完,少年从荷包里找钱,生怕麦浪抢先。 沿途,少年在清水县城老城区偶遇名人故居。屋檐外,四只古色古香的灯笼排列整齐,偶尔被风吹而轻轻摇曳,像是吟唱着诗歌。远远看去,有风吹日晒雨淋而褪色的痕迹,青砖绿瓦渲染出古老而悠久的历史韵味。 这是清水县城为数不多的名人故居,亦是极少的文化角落。从故居门口的碑文,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传说中的严寅亮故居。在顾家村小学,少年曾听何贞贞老师说起,这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何贞贞老师补充说,孕育出这位大书法家的清水县城,因为他而被誉为“书法之乡”。 少年仔细阅读碑文:严寅亮(1854-1933),享年79岁。贵州清水县城阳坡人,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牌匾即为其所题。 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当时,在帝都参加会试,严寅亮毅然决然参加康有为、梁启超主导的“公车上书”署名活动。放弃仕途后,严寅亮来到贵州省城、梵阳等地从事教育等活动。严寅亮是热心有大爱的读书人!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他想成为这种读书人。 故居,简陋的房间摆有严寅亮的生活用具、书信笔记,少量书法真迹。他的书法,少年只觉好看,为什么好看,他说不出所以然。外行看的是热闹,他当然说不出门道。不管怎样,他被严寅亮的社会担当与责任深深折服。 梵阳地区清水县阳坡,山野村夫中诞生噪海内外的大名人,北京“颐和园”匾,是他的书法作品。这个人后来被慈禧太后敕封为“书法状元”。这种事情鼓励着寒门草根奋斗。少年钟意的地方有这儿。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他深信奋斗可以改变命运。不能彻底改变命运,亦能局部改变奋斗者。 麦浪对历史文化这类东西提不起兴趣。他看少年沉迷其中,不否认有些东西确实存在。少年转悠完,跟站在门口的麦浪说:“我们走吧。” 麦浪点头。两个人边走边聊,不怎么注意沿路风景
“彩色星空”最新网址:http://mofunsky.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