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抵住十二万大军攻城,足以让他们彪炳史册!
一时间成百上千的拢右官吏围上来向郭知运道喜。
不难预见一旦拢右大捷传到朝廷,郭节度使必然更上一层楼。
“恭喜郭节度使,贺喜郭节度使,下官给您道喜了。”
察觉到危险解除了,李林甫从城门楼子里出来,笑眯眯的拱手道。
郭知运哈哈一笑,朝洛阳方向抬抬手。
“全赖陛下刁天之德和李处置使的全权帮助,本官才能打败三国联军。”
听到这句话李林甫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郭节度使,大捷至此咱们还是一起向陛下陈奏吧?”
“李处置使请!”
“郭节度使请!”
…
洛阳,大明宫大殿。
此时的这里气氛有些严肃,不少大臣铁青脸一副愤慨模样。
“陛下,老臣认为吐蕃背信弃义,明着和亲,背地里却联合三国攻打大唐,朝廷必须对其严厉打击!”
李隆基停下脚步,抬起头看完了一眼张九龄,淡淡道。
“张相以为应当如何打击?”
“回陛下,朝廷应该立即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前往西域,将各部落统合起来,配合安西都护府向吐蕃正式开战!”
李隆基并没有回应张九龄的诉求,而是看向其他几位大臣。
“你们呢?也觉着朝廷应该派遣大军去抵抗四国联军?”
“这…”
众臣面面相觑,集体低下头去,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从理智上来说张九龄的办法是唯一的可行办法,一方面统合西域诸部,另一方面举国之力消灭吐蕃这个心腹大患。
但现在看来皇帝的心思显然没有放在吐蕃上面。
这时,一个年轻官员走出队列拱手道。
“启奏陛下,安西四镇固若金汤,纵使四国联军袭唐也伤不了根基。”
“反倒是国内一些诸侯,仗着麾下兵多将广金山银海,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一旦他们造起反来很有可能会重创大唐根基。”
“所以臣以为与其把有限的军力浪费在异族身上,还不如除掉这些隐患,将来腾出手来再收拾吐蕃人。”
望着口若悬河的年轻人,李隆基嘴角渐渐浮起一抹笑意。
“你叫什么名字,朕怎么没见过你?”
年轻人躬身一礼,恭恭敬敬答道。
“回陛下,臣姓杨名国忠,今年刚刚入朝为官!”
“原来是杨国忠。”李隆基点点头,居高临下道:“你的意思是先解决掉内部隐患,在攻打吐蕃人?”
“回陛下,是的,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
“好一个攘外必先安内!”李隆基龙颜大悦,坐回龙椅目视群臣道。
“灵武节度使张说何在?”
“臣在!”一名浓眉大眼的将军从队列里走出来。
“朕命你立即率领三万朔方军前往拢右进行支援,不得有误!”
“臣遵旨!”
等到张说离开上阳宫大殿后,大理寺卿马元吉走出队列。
“启奏陛下,日前大理寺经过审讯已经确认王文德,武继植等人涉嫌参与筹备谋反。”
“根据他们的交代洛阳商会供奉上官婉儿,金吾卫大将军也参与了谋反。”
话音落地,大殿轰的一声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上官婉儿已经是前朝老臣了,按理说应该淡出视线才对,没想到又牵扯到了谋反当中。
个别心思深沉的大臣很快联想到了上官婉儿背后的燕王府,心中暗自一凛。
难怪皇帝不愿意对付吐蕃,原来是想对范信动手了。
一念至此,大臣们集体对视了一眼,纷纷向李隆基抱拳道。
“陛下,范信身为燕王,本应感念恩德,却三番两次纵容属下谋反,臣等以为应该革去其王爵,追查到底!”
面对众臣的义愤填膺,李隆基仰天长叹一声。
“昔日朕念在范信有功于江山社稷,数次忍让范家的作为,没想到范家不思悔改变本加厉。”
“罢了,拟旨将范信从燕王降为北疆侯,查抄洛阳商会和范家,以调查其是否涉嫌参与谋反!”
“臣等遵旨!”
散朝后,李隆基一甩袖袍走出大殿,直奔大理寺监狱,不料却一位身穿四爪金龙服的年轻人拦住。
“儿臣李瑛参见父皇。”
目光在年轻人身上打量一番,李隆基眉头稍稍皱起。
“瑛儿,你不在东宫跟随师傅读书来这里干什么?”
“回父皇,母后最近病体严重,儿臣希望您能过去看看她。”
“丽妃病重了?”李隆基一怔,看向高力士,后者躬身回道。
“回陛下,赵丽妃最近感染了风寒,确实下不了床。”
此时的李隆基正想去监牢逼问上官婉儿,哪有心思去看一个妃子。
闻言甩了一下袖子,命内侍请个太医过去看看,自己抬腿向宫外走去。
结果没走几步又被太子李瑛拦住去路,李隆基脸色阴沉下来。
“太子,你这是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