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的香江,按理说应该是大团圆结局才更受欢迎——但奇特的是,对于苏韵所编造的这个最终结局,其他三家反倒是在讨论之后达成了一致通过。
原因无他,“华纳”这个角色名字所代表的意义,便是他们拒绝大团圆结局的最好解释:这个时期的香江本土既崇洋又排外,在眼热好莱坞电影票房的同时却又坚持自己本土电影的特色;因此他们哪怕是内部斗争再如何激烈,亦不会是把自己这边的资源和人才给送出去。
尤其是这三家电影公司的主负责人,在着眼票房数据的时候,亦都始终带着来源于电影人的几分傲气。
这一点,在当年就很明显:苏韵从前因为帮助唐城而被台岛点名时,即使她是归属于佳和这个死对头,那时的赵氏也还是联合了当时其他香江本土的各家中小型电影公司联名上书;其因由除了是不让台岛过分控制香江电影创作的话语权外,也是为了保护同出一地的新秀“自己人”。
大概这在本土打生打死有你无我,出外却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事,是华夏人惯例的隐藏属性了……
当然,如果有足够的利益驱使,这些电影公司在本土也是照样能暂时化敌为友,齐心协力地去捞票房数据的金。
《我的三个死鬼前夫》有着香江电影公司三大巨头的合力营销,再加上故事剧情和演员阵容都足够新颖有噱头,苏韵基本是不担心它的票房问题的——况且赶着情人节上映的档期,这部新电影也是很给力地一直在收割香江的票房,不到一个星期就回了本。
等后续往台岛市场和东南亚市场投放下去,再全面覆盖到赵氏与佳和的海外市场如那些零散分布在北美、欧洲等地的戏院之后,这一部踩着春节余晖以及情人节甜蜜氛围、从一开始就是立定大俗大雅目标、所有一切努力都是志在捞金的新电影,必然是会积攒出一个惊人的票房数字。
不说别的,就光是那场数星星的新郎大战,很多人就已经觉得值回票价:无论从前还是往后,都很难碰得到这港圈大部分男艺人在风华正茂之时齐聚一堂的大场面了。
可惜就是女艺人少了些,除了电影片头第一个婚礼里客串的那些,后续基本就很少有女角色的出场。
不过这前有玛丽苏后有梅妍霜的,其他同期的女艺人,确实又是很难能在如朝阳初升时期的她们面前与之争辉。
苏韵是深谙鸡蛋不能全部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一部电影的篇幅有限,作为拿着拍摄权和终剪权的自己,在取与舍这一途上就得花费极大的心力。
《我的三个死鬼前夫》已经是把四个主演的男艺人作为主打,再添加乱七八糟的女角色就会导致剧情线的混乱,倒不如凑凑整把客串的男艺人一网打尽然后放出来溜溜,打造出一场盛大的男颜盛宴,相较更能吸引本来就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那些观众。
集完港娱圈男艺人的邮后,以后港娱圈女艺人的大合集,必然也会准备上相应的题材——尽管苏韵自觉她是个取向笔直的,但架不住美丽的容颜总是能拥有跨越性别的吸引力,使得她这个标准颜狗开启了“我全都想要”的allin模式……
可能真是顺风局气势越旺做什么事都特别旺的缘故,苏韵这段日子充实得不行,一边监察着自己的电影票房数据,一边还能趁着偶然的小空闲时间,去扒拉赵氏今年的新电影片库。
可惜的是,比起苏韵这一部接一部连绵不断陆续有来的顺利,那一部被赵日赋给予了厚望的《银翼杀手》,那可就叫一个命途多舛了。
从开拍就一直风波不断,好不容易在苏韵加入后和特效部门达成一致、减缓了资金损耗并且使得制作进度逐渐走上了正轨之后,其后的拍摄和后期制作也是有着多方角力,令原本预定的上映档期一拖再拖。
这不,因为制作方非要把电影改出一个大团圆结局,便使得电影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主演哈里森·福特都心生不满,两个人的工作态度顿时也变得散漫起来。
得知这个投了足足1亿5000万港币的片子又闹幺蛾子,苏韵便也只得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赶紧收拾了大包小包的,简单和家人朋友们交代了一下,就搭了个夜机飞去了美国。
对于苏韵的到来,导演雷德利那是相当的欢迎:之前他的剧本里还有一个复制人角色Mary,就是打算让苏韵客串一下,后来因为双方档期问题和资金的限制只能忍痛删掉,现在苏韵“自投罗网”,正好就可以加入目前的补拍工作里——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期间幺蛾子太多,第一版粗剪送回香江时,就被负责审查工作的苏韵和赵励明给揪出了不少穿帮镜头。
前面那么多的钱都投进去了,没理由到这临门一脚的时候还退缩的!
于是乎,赵氏只得又咬牙拨了一笔钱出来,盘算着年后就过去监督补拍的工作。
若不是又一次几乎要被《银翼杀手》掏空了账面上可以用的活动资金,赵氏可能还不会那么轻易地接受地产公司的邀请,与新旧两大死对家的佳和、真艺呈合作拍戏。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苏韵这一次带来了他最需要的一份素材——香江九龙城寨的实拍记录。
而苏韵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