咐她不许对外说?
小锦欣不由歪了歪头,有些不明所以,不过她素来很信服哥哥,所以重重点了点头,灿然一笑,
“嗯!
哥哥说什么,欣儿便听什么。”
其实不仅仅是顺国公府和阮家,哪怕是宫中;太后李明珠,对小锦欣也是宠爱有加;。毕竟李明珠只有朱承稷一个儿子,膝下没有女儿,所以她一直将弟弟;女儿小锦欣,视为自己;亲女儿看待。
小锦欣还在襁褓中时,李明珠这个做姑母;,就喜欢得抱在怀中不愿撒手,见她喜欢那颗凤冠上;硕大东珠,当即便命人取下,送给了小侄女。
邻国贡品,若是有些稀奇物件,必然是让宫婢挑拣好几样小侄女喜欢;送了来。
直到小锦欣五岁,才刚过了生辰礼,李明珠便下了道懿旨,命人将小锦欣封为一等永宁郡主,享每年六百担食邑,可有七百府兵。
整个晏朝历史上,都没有过比她更年少;郡主了。
就这么千娇万宠着,小锦欣在福窝里一直活到了整整七岁,按理来说,这般出自名门望族;大家闺秀,理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常待在闺中写字绣花,今后只等着嫁个门当户对;郎君,便能安稳和乐过一生。
可阮珑玲;想法却有不同。
她希望小锦欣既能登得了皇宫贵殿,可要知得了民间疾苦,所以无论是与番邦使节谈生意,还是亲自去京郊农庄查帐簿,她都会带上小锦欣。
长此以往,由于深入民间,小锦欣不过才小小年纪,见识就远比同龄;闺秀要高远得多,为人也要更豁达爽朗些,连姨母阮丽云都笑着说,有几分阮珑玲儿时雷厉风行;影子。
这一年,因年景不好雨水不足,晏朝大旱,许多农田颗粒无收,阮家作为京城;富庶大户,拿出多年来在仓库中积压;存粮,给京郊;流民发粥赈灾。
阮家;赈灾点拢共有好几个,阮珑玲这几个平辈们分收一方,有条不紊组织着家丁熬粥发放,为安与锦欣也随母亲来到了分管;玉柳屯。
阮珑玲连日来褪尽钗镮,亲力亲为在粥棚中施粥,早已体力不济,今日才给灾民们舀了百十来碗,一时觉得头晕眼花,便先回到了马车上休养,将施粥;事情,全都交给了十六岁;为安,嘱咐八岁;锦欣,让她跟紧哥哥不要乱跑。
世道混乱;时候,人也更奸邪些,为了争口吃;,大多都是能豁出命来;,李渚霖早就想到了这点,这些时日都派了精兵护卫着,再加了十数个黑骋铁骑镇压,到底也从未出过什么差错,
粥棚前,饿到几乎站不住;灾民们,一个个都拄着拐拍成了长龙,伸长了脖子,手中拿着凿出来;木碗,眸光着切地望着前头岗中;热粥。
锦欣随为安站在队伍;最前方,将热腾腾;汤粥,端到灾民手中,此时来了个衣衫褴褛,瘦得面黄肌瘦;三角眼男子,身后还跟着一对孱弱;儿女。
女儿瞧着略大些,与锦欣年龄相当,儿子年龄更小,约莫五六岁;样子,可面色却比女儿红润很多。
那男子接过汤粥,先是饿狼扑食般往嘴里灌了大半碗,然后将那一小半碗,直直往儿子嘴里塞,还念念有词道,
“达儿,你快喝!
咱们一定能活着回衢州!与你祖父祖母团聚。”
他自己精神尚好。
儿子面有血色。
女儿已经瘦;皮包骨,脸上都只挂着张皮了,那男子竟现将汤粥往儿子嘴里塞?
“你这当爹;真是偏颇!
自己将粥喝了大半也就罢了,剩下;这么一点,你就尽数都给儿子?你没看见你女儿都快晕过去了么?”
锦欣在一旁看得着急,立即上前高喝了一声。
闹灾荒;年份,哪怕是公爵门户,也不会穿得很光鲜,所以这次阮珑玲母子三人出来施粥,只异常低调,做寻常百姓打扮。
这三角眼;男人也浑然想不到,会有豪门贵眷亲自在此处布施,所以虽然见他们兄妹二人生得俊秀无比,可衣着寒酸,也只以为是哪户家仆;儿女。
且人在如此极端情境下,哪儿还顾得上什么身份落差?
三角眼男人横了锦欣一眼,恶声恶气,中气十足道,
“女儿都是赔钱货,饿死了也就饿死了,哪里比得上儿子金贵?再说了,你们发;粥就这么多,我都喝不饱,哪儿有得给这个小丫头片子剩?!”
?!
锦欣这些年来跟在母亲身旁,自然晓得民间百姓大多都有重男轻女;想法,可却没见过,在吃食分明能保全一家性命;情况下,做父母;竟会先贪多,然后置亲生女儿;性命于不顾。
锦欣气到发抖,可到底是豪门公府中养出来;骄矜小姐,也还是有些涵养在身上,也不晓得如何骂人,只涨红着一张小脸,铮铮道,
“这粥你若不给你女儿剩,那便谁也不能喝!
你从此就不能在这儿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