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郡主迅速地让纪茂章去澄清事情“真相”,不让母亲陷入桃色新闻当中。
母亲可以有错,但不能是这种错误。
虽然纪茂章的澄清也有漏洞,他把安伯爷拉下水,说法表明他和安伯爷,还有薛家一起糊弄了安老太太。
算是把安老太太从这件事中撇开。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为了保全薛氏的声誉。
所以有人说安伯爷以为自己不会生才想出这个办法。
久不出面的安伯爷出门了,带着安世子去上坟,父子俩长相走路都一样,打消了外人猜测安世子不是安伯爷亲子的怀疑。
民间有种做法,生不出孩子抱养一个,没几年会引来亲生的。薛氏新婚一年就抱养一个冒充自己亲生,还是丈夫谋划,只能说安伯爷的问题。
有人说可以过继。
有人解释过继的将来只认亲生父母,不如抱养一个从小当亲生的抚养。
还有人自作聪明说,安老太太就是生气长子抱养外人的也不过继二房的才想让二房承爵。
总之,淮阴伯府之前就是乱七八糟,还降了爵位,现在闹出这事也不稀奇。
有人查出安家老太太的出身,说小门小户出来的,难怪子孙都教不好,门当户对很重要。
谁也没想到安伯爷上完坟之后,他出家当和尚了,没给任何人说,自己去了城外西山灵光寺出家当和尚去了。
安家的事真够乱,又快刀斩乱麻。
伯府人只知道安伯爷失踪,安老太太一脸阴郁,派次子去找。
益阳郡主已经离开安家,以后她可以不用再回安家,她的郡主称号不是因为她是安家女才封的,是她个人功劳。
就算朝廷收回去,她也无所谓。
她知道安伯爷去了哪里,一直派人跟着,就算安伯爷不是她亲生父亲,这会不能出人命。
安茂彦出去找兄长,有人告知在灵光寺,他赶过去,看到光头的兄长,跪下。
兄弟俩相对无言。
安茂彦说不出口对不住三个字,说了就承认是母亲把大哥一家害成那样。
安伯爷垂眼拨拉佛珠。
宫里太后也听到这个消息,把在安家的尚嬷嬷找来询问,尚嬷嬷说的和纪茂章一样,还说她问了伯府下人,薛氏循规蹈矩,安伯爷好像是身体不行,和如今的夫人一直分房睡。
太后突然想安老太太为何偏心次子,难道长子不是她所生?
等听到安伯爷出家当和尚,她把皇上找来,先是怒斥安伯爷不顾母亲还活着出家是为不孝,用外人冒充安家血脉,罔顾国法是为不忠,可让二房继承爵位。
皇上说道:“这等事本该夺爵,但看在太孙份上,饶过安家。说起来安家祖上也是立过汗马功劳,安伯爷出家,他不是还有个儿子吗?”
太孙不满一岁,周岁之前为了吉利,不是罪大恶极的事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皇上当时就下了圣旨,让安世子继承爵位,把太后气个仰倒。
只能说安英华有福,本来安家要夺爵,在皇上和太后的角逐中当了京中最小伯爷。
还有一个,新丰大长公主给皇上说,一尘大师对益阳郡主有了牵挂,真当女儿一样,如果京里有牵挂的人,他留在京里更好。
益阳郡主的弟弟承爵,一尘大师会想法护着点。
还有一个,益阳郡主的命格,之前还考虑让她嫁到谁家,现在冒出来她不是安家血脉,太子快快跑过来说,他给益阳郡主找好了人。
皇上问是谁,太子说是晏九,把晏九是安伯爷嫡子的事说了,皇上一个大无语,说了句:“安家怎么这么乱七八糟。”
想到一尘大师的养父抚养了晏九,一尘大师又认益阳郡主为义女,管她是谁的血脉,晏九和益阳能让一尘大师安度晚年也好。
所以太后想让安家二房继承爵位,皇上直接让安世子当伯爷。
别以为他不知太后的意图,就是想说大的无能,次子也可以承爵,把她的野心表露出来。
皇上的意思就是,就算我无能,还有儿子孙子,轮不到兄弟登基。
他觉得太后现在是脑袋不灵光了,到现在还做白日梦,想让自己亲生儿子继承大统。
安老太太先是听次子说安伯爷出家当了和尚,又接到圣旨,爵位给了英华,她紧握拳头,指甲深陷手心不觉得疼。
怎么会这样?
不应该是夺爵吗?
都是该死的益阳,因为她纠缠太子身边的晏九,太子可真是爱屋及乌。
益阳郡主对安伯爷出家也很无语,这会他不管不顾了,整个伯府不管,妻子不管,就算她不是伯爷亲骨肉,还有英华。
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晏九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
她对继母感到内疚,找来外祖母商量,继母还不到三十,名义上的丈夫不在安家,她留在安家算什么?
薛老太太来了,带着长媳范氏,范夫人是范氏堂妹,这件事情要看继母和范家人的意见。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范氏也做不了主,她说道:“这事看我堂妹的意思,范家那边我挡着。”
益阳郡主听出来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