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话她没说出来。
要是宁山村以后真能有书塾,那也是一件好事。她孙子享受不了,她曾孙也能享受到这种福利待遇啊。
反正她把钱交到了公中,具体要怎么花,也是人家说了算,也轮不到她开口了。
不过,刘家鸭蛋作坊要改名“刘家作坊”,单独建一个作坊的事,还是在宁山村传开了。
一个个羡慕不已,跟刘大婶打探:“你这是赚了多少钱啊?都想建作坊了?”
“厉害呀!你这生意才做多久,就赚这么多钱了?”
“哎,刘大婶,你家刘财还没成亲吧?你准备找个什么样的?我娘家有个姑娘……”
……
之前盯着白佩佩家的姑娘没盯成的人家,转盯着刘大婶家的儿子了。反正都是有本事的人家,跟哪家不是结亲?跟这家结亲也行。
刘大婶可不是白佩佩那个怕麻烦的,一听那么多人打听她儿子,笑得嘴都合不拢。
觉得合适的,就将人家记在心里,准备后面打听打听,要是觉得不合适,当场就给拒了。
回头还问她儿子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有没有瞧上的。
“娘,我最近忙着呢,哪有时间瞧人家姑娘?娘,我不跟你说了,我还要去送货。”
没说几句,才回来没一会儿的刘财就将皮蛋、茶叶蛋、咸鸭蛋,以及一盆卤货放到担子里,急急忙忙地往外跑了。
走的时候,还不忘记交代刘大婶帮忙注意一下灶上,他要回来晚了,记得帮忙煮一下。
“知道了,你去吧。”
刘大婶看着儿子忙碌的样子,也挺心疼的。
一转头,发现儿媳妇崔妹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在干嘛。
崔妹有些心虚:“娘,我没干嘛,我就是……”就是嘀咕了几句,不会被婆婆给听见了吧?!
“就是什么?你最好老实交待,从你嘴里说出来的,和跟我嘴里说出来的,可是两回事。你不想挨收拾吧?”
崔妹一听这话,哪还敢瞒啊,就将她抱怨刘大婶偏疼刘财的事给说了出来。
她连忙解释,她也不是有意见,就是同样是儿子,刘大婶这么为小儿子刘财忙,她男人啥好处都没捞着,太亏了。
“亏个屁啊亏,你只看到我偏坦刘财,你怎么没看到你嘴里吃的,你儿子身上穿的,哪一样不是沾了刘财的福?以后家里的田地和房子都是留给你和老大的,刘财什么都没有,我现在不帮着他把摊子铺起来,以后他吃什么喝什么?喝西北风吗?”
在外面刘大婶会给儿媳妇面子,但这在自家院子里,她就不客气了,直接骂崔妹眼皮子浅。
也不看看当初她嫁进来的时候,刘家是个什么样子。
这十里八乡,有几个姑娘嫁进来的时候能有她崔妹风光?
是,她承认,她现在是有些“偏”了刘财,可最初的时候,她也不知道刘财的摊子能铺得那么大啊。
当时她就想给刘财搞一个摊位,让他赚点小钱,立个房子,以后成亲的时候也不会太难看。
“之前说好家产给你和老大,他得单独分出去,分不到什么东西,他说了什么了吗?没有吧?现在的一切都是他自己赚的。”
“你说你男人,你男人他是做生意的料吗?他要是,我会摊着,不让他跟着刘财发财?”
自己的儿子什么德性,刘大婶还不知道吗?
小儿子还好,嘴皮子利落,会来事,像她。大儿子就算了,跟他那个爹似的,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还有就是,自家的作坊,崔妹没去帮工?她没分到工钱?
刘大婶请外面的人,还要这样那样用,请崔妹,她会这样用吗?
人家在那儿干活,她在那儿带孙子,刘大婶说什么了吗?没有,可该给的工钱,一分也没少崔妹的。
自刘氏鸭蛋作坊建起来后,刘大婶就参考了白佩佩的做法,允许大房攒“私房钱”。说是大房攒,还不是攒在崔妹手里?
崔妹比白佩佩家那个被休的要好一点的就是,她脑子清楚一点,娘家也没那么极品,但凡交到她手里的钱,也都好好收着。
刘大婶帮她算过账,虽然不多,但一年到尾也能存下不少。毕竟,大房又不用自己开销,吃住都是公中的。他们就算想花,也只是锦上添花,弄个添头什么的。
等刘财成亲,两个儿子分了家,她和她男人肯定是跟着大房过,到时候就能拿自己的私房钱,帮大房把房子翻修一下。
免得落下刘财太远,脸上不好看。
刘财的店,肯定不能让大房掺和,但大房会种地,到时候让他们跟紧夏厚德,该种木薯就种木薯,该种水稻就种水稻,一年到头肯定也不会太差了。
刘大婶拿自己和白佩佩比了一下,人家还有三个儿子呢,人家大儿子也是种地的,自家大儿子还能比不过对方的大儿子?
一个休妻,单身。
一个有妻有子,要啥有啥。
比来比去,刘大婶都觉得,她大儿子怎么也不会太差了。
刘大婶如此想法,白佩佩可不知道。
她在听到刘大婶对两个儿子的安排时,觉得那样安排也挺好的。刘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