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他们到了外面,看到人家二进、三进的院子,就不想住他们这种“排屋”,想换成二进、三进的大宅院了。
白佩佩也就不考虑得那么长远了,迅速将修建方案给定了下来。
为此,她还找到了刘大婶,看她要不要跟着自己一起盖。
“啊?要弄个弄堂吗?”刘大婶表情茫然,“你之前不是说要修土炕吗?这要是变成弄堂了,土炕还能修吗?”
白佩佩沉默了一会儿:“可以修个暖墙,就是费的材料可能会更多一些。”
为了一个土炕就牺牲自己的弄堂和那么多间屋子,白佩佩觉得有些不合适。
毕竟,土炕保暖归保暖,但必须连接灶台。
她一排七间屋子,六个厢房,也就是六个床,怎么连?
怕不是对着灶这边的床烧暖了,最远的那间怎么烧也烧不暖吧?等最远的那间烧暖了,最近的这个也该要烫死人了。
与此如何,还不如直接在弄堂接近书房那个角落围一圈暖墙,再在墙上开一个“壁炉”。冬天一冷,就可以烧起来,暖墙+壁炉也能暖和些,坐在那里看书、喝茶都行。
重点是空间还小,暖和得也快。
厨房和浴室就在后面,厨房那边还有一个口子连接暖墙,也能节省些柴火。
这么一寻思,白佩佩又觉得,或许在弄堂和房屋之间都该有那么一道暖墙,或许最左边的离厨房和壁炉太远,效果有些差,但也聊剩于无嘛。
白佩佩到是想把厨房安排到自己的卧室后面,可问题是,她房子后面就是粮仓,肯定不能让粮仓离火源那么近。
如此,这一次的翻新老宅,刘家便没有和白佩佩一起建了。
刘大婶家也没那么多人口,即使二老还在,老两口也是跟大房一起住的,他们也是以夫妻的形式出现,不需要一人一间,也就是说,他们一排过去一边两间厢房,就完全够用了。
因为厨房要与炕连在一起,刘大婶准备将她家的厨房放在她屋子这边,后面是粮仓,前面是炕,正好。
过来就是老两口的屋子,他们屋里的炕与他们屋里的连在一起,就能一起用了。堂屋另一边则是大儿媳妇一家,年轻人,火力旺,盖厚点被子就算了。
孙子现在年纪还小,不用分房睡。即使后面又生了,旁边留有足够的空间,也能加盖。
不过白佩佩提到的和茅房连在一起的浴室,她觉得不错,采纳了。
免得以后自家女人洗澡还要端个盆到屋里去,直接放浴室里就行了。男人也是,天冷的时候也能在家里洗。一个专用的屋子,不需要太大,但收拾起来也方便。
特别是老人年纪大了,还能放椅子什么的,也更安全些。
每家情况不同,安排也不一样。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白佩佩说的那个“炕”实不实用了。
瓦匠师傅也是认识的老人了,一过来听说白佩佩想修什么,直接愣了一下。
“啊?床还能和灶连在一起?”
白佩佩:“我也是听人说的,说北边就是这么修的。其实不难,就是……”
大概描述了一下,有着多年瓦工经验的师傅顿时明白了,这炕不就是一个修得更大更长的灶吗?只不过,它的开口在墙上,连接着另一个真正的灶。
真正需要注意的,墙上面的口子得留高一点,别把灶里的灰给捅过来了。
考虑到以后夏明楠要结婚生子,没直接拆他的屋子,而是在旁边加盖了一间,挨着这间盖了一个厨房,打了一个灶试用。
瓦匠师傅别看叫瓦匠师傅,其实他经验丰富,灶台什么的也都会,要不然人家也不会请他。
现在这年头,做师傅的手艺多少都要沾些边,什么都能来点,否则哪家修个什么东西,还能一样请一个,请一堆师傅?房子是房子,灶是灶,难不成挖个地基还要另请一波?
没几天,瓦匠师傅就带着他的师傅将白佩佩所说的“炕”给弄出来了,烧一把火尝试。
这边烧了一锅水,那边将手放到垫到“炕”上的干草感受温度,温度还没感受到,烟到是先漏了。还好问题不大,补上就行。
瓦匠师傅拿着和了糯米汁的泥糊了糊,给盖住了。
“咦?师傅,还真是暖的!”
虽然温度还是不是很明显,但就是这样,也让他那负责盯着的徒弟给惊喜了一把。
要知道,这年头哪家不穷啊,几个老百姓用得起炭火?
实在没办法,就只能烧柴,在堂屋中间搞个火坑,大家一起烤。
暖和是暖和,烟雾也大。
但要是换成这个“炕”就不一样了,反正哪家都要做饭,一边做饭,顺便就把炕给烧好了,再添两把火,晚上不就暖和了?
瓦匠师傅也是一脸惊奇,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发现了一门“新手艺”。
就算盖不起新房子,就凭着这“盘炕”的手艺,怕是也能赚不少钱吧?
刚盘好的炕还是湿的,还不能睡,但效果已经出来了,别说师傅们没见过,就是夏明楠本人也很高兴,当场表示,冬天他要搬到这间屋子来睡。
还跟白佩佩商量,要不然以后做饭,就来他这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