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犯起了嘀咕,还商量着,要不要把镇上的宅子给“卖”了。
白佩佩一听,“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什么卖不卖的?家里的事哪里需要你们两个操心啊?这宅子是我和你们爹住,自然怎么舒服怎么来。”
接着就带着两个“参观”了一下自家的屋子,别看它看着不起眼,但方便舒服啊。
“看到没有,这是暖墙。有了暖墙,以后冬天把壁炉给烧了,就能暖和了。”
“炕没修,主要是我们家人太多了,一人一间屋子,不现实。修炕这种东西,还是要人少的人家,这样厨房连着房间,才能多省些柴火。”
“还有这个开学,你们看书,我放药,大丫她们也有地方做个绣活……离前院还远,人家看不到,也能自在些。”
……
为了让后面这个弄堂舒服些,白佩佩真的费了不少心思。空间要大,能活动,又要功能工其全,大家都能用上。
特别是这书房,平时老二、老三在外面读书用不上,家里其他人也能用,看个书、练个字什么的。
按白佩佩的想法,她希望家里每一个人都识字。
这样,他们出门才不会被人给“骗”了。
他俩回来了,白佩佩也把他俩的房间提上了日程,让他俩自己收拾。
屋里的东西都是一点点,慢慢添上的,大家的东西渐渐归位,让这个家渐渐有了它该有的烟火气息。
待到晚饭吃饭,一家人围着那一张大长桌,吃得十分热闹。
夏小雅好奇地问二哥、三哥书塾里发生的事情,他俩也乐意捡一起出来和大家分享。
从来没去过书熟的夏明楠、夏大丫、夏苗苗等人竖起了耳朵,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原来书塾里,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啊。
只可惜,外面的世界再有趣,也不是她们女人能掺和的。夏小雅有些遗憾,她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书塾里只收二哥、三哥他们?为什么女人不能去上学?要是我也能去就好了。”
这个问题,白佩佩没办法回答,她道:“读书不一定要去书塾啊,你在家里也能读啊?趁着你二哥、三哥放假在家,你要想学,可以让他们教你啊。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挑剔学习的环境和形式,他会抓住每一个能够学到东西的机会。”
“我就是好奇书塾是什么样子……”学习什么的,她不想。
真的,一点都不想。
所以啊,还是别给她加课了,她已经够忙了。
然而可惜的是,夏小雅提都提了,白佩佩能放过?立马给双胞胎兄弟俩增加了一个日常任务——教学,教家里每一个人识字,一天至少五个字。
回过头还对抗议的夏小雅说道:“你二哥、三哥也就假期才有时间,等他俩去书塾了,教我们读书的事就落到你身上了。”
夏小雅震惊:“啊?不是吧,娘,你居然想让我教?!”
白佩佩神色淡定:“你跟周夫人学了这么久,她还厉嬷嬷留给了你,教我们识几个字,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夏小雅差点没哭,她跟着周夫人的时候确实是学了识,但周夫人哪会认识教她了,她觉得根本就不好。
还是后来厉嬷嬷来了,提高了要求,她才真正学到了东西。
就这,她也肯定比不过她二哥、三哥他们,他们可是要正儿八经科举的人。
然而这个时候,双胞胎兄弟俩还抛下了一个炸弹,那就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他俩会下场。
夏小雅瞪大了眼睛:“下场?这么快?!二哥、三哥,你们才去书塾几年,就要考试了?!”
科举都这么简单吗?
魏良平在书塾里读了这么多年书,考了这么多次,不也没考出名堂吗?
“是先生说的,说我俩虽然读书读得晚,但天赋惊人,去下场试试水也好。知道县试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就可以好好准备一下,过几年一飞冲天了。”
当然了,这是双胞胎二人对外说的。
实则,他俩进入书塾第一天,就是冲着科举去的。他们心里清楚家里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所以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他俩准备。
老三夏明瑞过目不忘,老二夏明祥虽然比不过老三,但也跟着魏良平学了这么多年,该背的都背了,就是字差了些。
兄弟俩这一两年重点突破了一下自己的毛笔字,另一个就是了解历年县试都考了什么,他们需要往哪方面准备。
白佩佩甚至还将上辈子的学习经验和备考经验都告诉了两人,一套套历年“例题”做下来,先生这边也惊为天下,亲自“考教”。
如此,他俩冒了头。
本来书塾每年都会有人下场,他俩又不比别人差,就是进书塾的时间比较短,知识面还有些不够广。但没关系,提前让他俩下场试试水,感受一下考场,再回来努力也没什么。
先生也想知道他们的水平到底如何,便做了这个建议。
当着儿女的面,白佩佩没有说什么,只是饭后把二人叫了过来,确定他俩的想法。
白佩佩的意思是,要是他俩准备好了,也不是不可以下场一次,但他俩要想清楚,即使他俩再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