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看这里,这是为了防盗,见谅哈~)
-------
*
一九六零年的冬天是寒冷的,也是难熬的。
.
到了年底,粮食短缺所带来的连锁反应,逐一显现出来。为了多产粮食,棉花地都改种高粱和玉米了,棉花供应变得紧张起来。由于原料不足,棉纺织企业也降低了产能,市面上的布料供应就更紧张了。
.
这时候,化纤工业尚未起步,全靠棉、麻、毛等天然制品。为了保证人人都能买到布料,国家采取了定量供应,每个年度按照人头发放布票,每人一丈七尺三寸,如果不做被面,省一省也就够用了。可今年缩减了额度,每人只有三尺七寸,连件衣裳都做不了。
.
椿芽这边可以领四个人的,加在一起快五米了,可棉布缩水厉害只够两个娃娃用的,得继续攒着。她想,等到过年给大林、果果和阳阳做一身新的,壮壮就捡阳阳穿剩下的。剩下的布头再做几个袖套,这是日常必备的,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胳膊上都套着袖套,省得把袖口磨破了。
.
赶在困难时期,日用品也很紧张。
.
肥皂、牙膏、火柴、洗脸盆都是凭票供应的,无论用啥都得省着点。部队上虽然还发东西,可数量都减了一半,明瑜就把省下来的毛巾和军裤给了爹和大林,还常常教育果果和阳阳要勤俭节约,不能搞浪费。
.
相比起来,果果爱干净,衣裳也耐穿一些。阳阳特别调皮,衣服和裤子脏得特别快,三天不换就不成样子了。棉布不耐磨,尤其是领口、袖口和膝盖部位,洗得多了就花了很容易破,椿芽就给阳阳的胳膊肘和膝盖上都轧了两块补丁,说是艰苦朴素地表现。阳阳还不懂得美丑,嘻嘻哈哈的以为妈妈在表扬他。
.
椿芽心说,亏得明瑜在部队上,二林也去了军校,家里才不至于那么紧张。看看单位里的同事,相互之间借点布票,东拼西凑的才能攒够一套衣裳。还有找她换军票的,说这布票换个地方就不能使了,只有军票是全国通用的。
.
当然,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无论是报纸上还是广播里都鼓着劲儿,上面也在不断地纠正着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恢复着工农业生产。
.
*
“元旦”前夕,单位里举办了联欢会。
.
这是传统,即便吃不饱也要坚持下去。部队上也不例外,热烈的气氛跟往年没什么两年。果果在学校里也参加了演出,还是表演吹笛子,还拿了个硬皮本本回来。椿芽就跟明瑜说:“哎,咱好好培养一下,没准以后能当个文艺兵呢!”
.
齐明瑜倒不想让闺女去当文艺兵,觉得不如学一门技术。椿芽也是随口一说,她更希望果果能考上大学,只要不丢下书本,恢复高考时还是有希望的。
.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这是充满变化的一年,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教育、科研都会发生变化。
.
这天,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椿芽的注意。为了加强农业建设,上面对文化教育工作做出了安排,决定从本年度开始减少全国招生数量,腾出力量来搞农业生产。
.
说起来,这跟前两年的跃进有关。那时,不论是省里、县里还是公社都大办学校,文教事业发展得特别快,出现了质量跟不上数量、多占农村劳动力的情况。公社化之后,农村是按照人头来分配口粮的,甭管是否参加劳动都是平均分配。那些壮小伙子们都上学去了,的确会造成劳动力的缺乏,况且还有故意钻空子的,赖在学校里借此逃避劳动。
.
针对这个问题,上面提出要在三到五年里,农村十六岁以上的在校生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左右,中小学不再招收超龄生。部分农村全日制中学和高小,改为半学习、半劳动,农业中学改为业余学校。农业中学、农村普通中学和小学的毕业生,全部或绝大部分回到农村或在农村升学。高等院校也要在半年内做出调整,集中力量办好重点学校,城市中专和高校毕业生,主要是农、医、师范类的要有计划地输送一部分到农村去。(注1)
.
椿芽核算了一下,心里一惊。
.
相比起去年,今年高等院校招生减少了三分之一,中专学校减了六分之一,普通中学也减了五分之一。这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很大,虽然普及了基础教育,却在高等教育方面拉开了城乡差距,并持续了好些年。亏得二林去年就考上了军校,放在今年还真不好说啊。还有大林学的是物理,怎么也不会分到农村去吧?
.
在学习上,大林从不含糊,椿芽也很放心。前几天,大林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感觉很有把握。还说,他们导师一边教书一边在所里搞研究,星期天都舍不得休息。寒假过后,他就要去实习了,那家研究所要了两个人,其中就有他。
.
*
学校里放寒假了,大林回了老家。
.
椿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