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严格说起来,这份计划不光是张惟贤同意了,其实崇祯皇帝自己也是同意了的,张惟贤这么说等于是主动的把锅揽到了自己身上。
在崇祯皇帝的计划里,只要黄台吉真个敢兵围大凌河,那自己就亲自带兵远征辽东,兵围黄台吉。就算是一次怼不死他,也得从丫的身上扒几块肉下来。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说的就是眼前的这种情况。
崇祯皇帝满脑子想着的是如何去怼死黄台吉,连银子都给准备好了,就差建奴从沈阳跑出来了。
可是这该死的地龙翻身直接跳出来捣乱,把崇祯皇帝的整盘计划搞的是七零八落的。
如此一来,就连崇祯皇帝都怀疑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位面之子了——怎么这该死的天象会意外的偏帮了黄台吉那个狗奴才?
心中越想越不爽的崇祯皇帝干脆没有理会张惟贤,而是向着王承恩吩咐道:“回头派人去寻了张祖庸,传朕的旨意,着龙虎上谴使,将那条地龙斩了!”
至于张祖庸等人准备怎么斩掉地龙,崇祯皇帝并不关心。左右不过是一条地龙而已,又不是把大明朝的龙脉给斩了,无所谓的事儿。
吩咐完王承恩后,崇祯皇帝才又接着道:“如今计划有变,一切却也只能看辽东孙先生的安排了。”
张惟贤点点头,躬身道:“陛下放心,五军都督府一定鼎力支持孙先生的计划,争取一役重创建奴!”
崇祯皇帝等人商议着地震的事儿,还有怎么支持孙承宗怼建奴一波的时候,孙承宗也有些头大。
原本是大明的国库有钱了,自己的计划能搞的起来了,孙承宗这才力排众议,同意了邱嘉禾修建大凌河城的计划。
然而就在建奴发兵,打算兵围大凌河的时候,孙承宗还想着跟崇祯皇帝把京营和新军要过来,再集结上山海关本身的军队,外加上扈国公完颜宏那边儿的力量,还有东江的毛文龙以及朝鲜,组成一个大联军直接怼死黄台吉。
然而就跟不学无术的穿越者崇祯皇帝一样,孙承宗也没有想到大明会突然遭到六十多个州县同时出现地龙翻身的操蛋局面。
这种情况下,再扯什么各方联军一起怼死建奴的事儿已经明显成了不现实的事情,否则的话这国库的银子到底该怎么安排?
唯今之计,也只有靠着山海关本身的实力去硬怼了。
而最大的变数,就出在了自己一力主持的大凌河城上面——如果大凌河城撑不住,不管是投降还是被建奴破城,那最后的责任都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如果说只是承担责任,那不管是砍头还是其他的处罚,孙承宗都可以表示自己并不在乎——自己只是想报效君王,报效大明,倒也没想太多有的没的。
问题是大凌河城陷落的后果,孙承宗自觉得承担不起。
士卒损失了,可以再招募,战马损失了,可以再采买,就连城中用来筑城的物资其实也不重要,反正孙承宗自认为建奴没那个本事仿造出来。
最大的问题在于建奴的气势。
想要打造出一支睥睨天下的强军,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快的办法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而一旦大凌河城被破,那建奴的气势必然高涨,一扫之前略显颓废的局面。
大明的气势则有可能会受到打击。
这样儿一来,建奴的气势愈高,大明的气势就愈低,甚至于会完全丧失到崇祯皇帝登基之后通过不断的胜利积累起来的心理优势,转而又会像天启年间一般,没有勇气去面对建奴。
这样儿的后果,孙承宗自认为承受不起,哪怕是把自己给大卸八块甚至于千刀万剐,也不足以赎其罪。
然而事已至此,再多想也是没有什么用处,尤其是大凌河城里面,谁知道里面现在是个什么情况——粮食,真的够呛。
看着刚刚飞出去的信鸽还没有飞多远就被人一箭射了下来,祖大寿瞧了一眼身边的锦衣卫小旗,闷声闷气的道:“他娘的,这下子妥了,看天意吧!”
那锦衣卫小旗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就算是信鸽被建奴得了去,也不过是消息没有发出去,至于说建奴想要破解其中的内容,那还是做梦去吧!
至于再发出去消息,虽然说现在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山海关的锦衣卫与自己这边早就有约定,如果说上一次的情报后超过五天还没有接到新的情报,山海关方面会派人进行侦查。
但是祖大寿却是处于一种忧心如焚的状态。
自己的弟弟祖大乐被生擒,两千骑兵尽数折了进去,而祖大寿只能在城头上眼睁睁的看着那两千多的骑兵奋力拼杀,直至最后一骑倒下。
然而祖大寿却又无能为力。
如果说自己率步兵出城,城里的两万多步卒能不能怼的过几万在马上的建奴?
答案连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怼不过的。
那样的后果只能是整个大凌河城落入建奴的手中,而且这些兄弟们也救不回来。
而且城中的粮食也确实已经没有了,现在牛肉汤也没得分,树皮草根早就光了。
眼下这种局面,整个大凌河城在明天一早儿就只能吃肉了。
人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