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建武元年。
九月二十八。
汉王宫。
椒房殿内。
吴年身上穿着汉王常服,头戴乌纱翼善冠。配上他高大的身材,英武的面容。真是王者之资。
他的面前是相差一岁的同胞兄弟。
吴彧、吴庭。
吴年表情很慈爱,语气轻柔的询问二子的学业。吴彧小大人一般,一一作答。吴庭支支吾吾,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虽然是一母同胞。
但是二子的性格、智力,截然不同。
吴彧非常的文静,行为举止仿佛是小大人一般,规规矩矩。看起来很普通,但其实智力非常的高,很擅长读书。
除了智力外,他还有智慧。善于洞察。
太子少傅夸吴彧是“贤太子”。吴年也经常在私下里,对柳香说。“太子乃是保家之主。”
每每柳香都是心花怒放,很开心。
相比起来。
吴年的庶出长子吴敏,颇为雄武。
而吴庭。
看着这个儿子,吴年心里头摇摇头。富贵之主。但是笨蛋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
吴年对吴庭更疼爱一些,说道:“三儿。我会交代太子少傅,在读书上,对你宽容一些。腾出时间,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说罢,他招了招手,让吴庭来到自己怀中坐着,抚摸着他的后脑勺。
“嗯。”吴庭很开心,用力的点了点头。读书什么的,最烦了。不如玩耍。
“二儿。我马上就要走了。家里头我不担心。但国事上,你是监国。你要听首辅刘知行的话,凡事多听,多看,少说。知道吗?”
吴年又对吴彧说道。
“是。”吴彧躬身行礼,然后说道:“祝父王旗开得胜,武运昌隆。”
“好。”吴年笑着点了点头。
吴庭懵懵懂懂,不知道怎么回事。
临近发兵,吴年抽出了许多的时间,陪伴妻儿。尤其是王后柳香,与两个嫡出的儿子。
九月末。
上午。
吴年在王宫大殿内,召见了朝廷重臣,以及目前在江县城内外,军中的百户以上的军官们。
吴年坐在御座上,目视殿内文武。殿内百余人,井然有序,都是微微低着头,不敢与吴年对视。
吴年说道:“按照计划。明日发兵。”
“除了章进、刘武二位将军,以及各府的守备万户,海军之外。其余将军,全部进兵黄龙府。”
“总计十一个万户的战兵。”
“而蒙元有十个万户的战兵。这一战,我们势均力敌。”
“沙场上。狭路相逢,勇者取胜。这个道理。寡人相信你们都明白。”
“是。”
文武百官,都是大声应是。人人都是神色激动,哪怕是赵曼成、李允宠、赵盐亭三人。
“这是一场真正的决战。功劳富贵,唾手可得。”赵盐亭的心中已经热血沸腾。
李允宠、赵曼成对视了一眼,心有灵犀的想着。
“身为一名武将,能参加这种级别的决战,真是此生无憾了。”
“蒙元狗。先把你们赶出辽东,再屠你们种类。为我全家报仇雪恨。”龙且的双拳紧握,心中恶狠狠。
十几万大军,如何行军是个技术活。吴年随即安排了人马的进兵次序。等一切都交代完了之后,吴年站起来,扫视了一眼在场百户以及以上的军官们。
这一张张面容,有年轻,也有露出老态的。军官不是战兵。战兵当然需要年轻力壮的,军官们更需要威望与指挥能力。
这些百户、千户之中,吴年能叫出不少人的名字,少数人还十分熟悉。是当年一起起兵的北山堡人马。
十几年过去了。
当年的大头兵,很多都已经功成名就。
吴年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这么多年了。就算我不说什么。相信你们也已经是热血沸腾了。”
“炎汉子孙,衣冠子弟。这几个字,我相信已经烙印到了你们的骨子里了。”
“驱逐鞑虏,光复辽东更不用说了。”
“但我觉得还是应该说几句。”
说罢,吴年大声说道:“取寡人佩刀来。”
“是。”镇守殿外的大内侍卫立刻大声应是,然后匆匆下去了。不久后。大内侍卫为吴年取来了佩刀。
这把佩刀从外表上来看,却是平平无奇。
铿锵一声。吴年拔出了佩刀,一抹寒芒闪耀,然后收敛。这把刀实际上也是平平无奇。
只是一把上好的钢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