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都是大明的子民。
朱元璋和朱瀚的想法不一样,朱元璋更希望是老朱家千秋万代,中原王朝的皇帝,永远是老朱家的。
当然,朱元璋也明白,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王朝,他能保证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有出息,但等他百年以后,子孙后代会是什么样,谁都说不清楚。
这是朱元璋的想法,朱瀚则不这么认为,这天下谁有本事谁坐,老朱家的子孙后代不行,把大明搅的天怒人怨、民不聊生,那活该他被人赶下皇位。
在朱瀚心中,汉人更重要。
只要天下仍是汉人坐,朱瀚认为不管是否改朝换代,都没问题。
朱元璋是雄主,可他也不可能伸手去管百年后的事,这几乎是一个不能更改的悖论。
想想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做出来的糟心事,朱元璋干脆就不想了:“算了,不想那么多了,子孙后代的事咱管不了,但咱的儿子咱能管!等他们到六七岁的时候,咱就把他们送到庄子上去,一个個小兔崽子享受着皇家的锦衣玉食,咱也得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朱元璋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管教自己的儿子们。
别的不说,就说他的孩子,除了朱标、朱樉、朱橚这三个儿子,其他的几个都是在大明建国后出生的,每个皇子享受到的都是锦衣玉食,根本没吃过苦,朱元璋也经常说,他们老朱家会种地的也就到他这辈了,孩子们谁还会种地?
现在,大明的敌人越来越少,朱元璋自然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孩子们身上,他不希望孩子们成为史书中的昏庸的君主,所以从他的儿子开始,朱元璋就不想让他们长歪。
朱瀚没操心这么多,朱元璋现在揪心的是大明的皇帝,而不是老朱家的子孙。
见自己的提议朱瀚不感兴趣,朱元璋也没有继续说,而是继续刚刚的话题:“咱们说说王保保,这老东西,咱得给蓝玉写封信,让他生擒王保保,到时候咱有很多话还要问他呢。”
“好,咱聊王保保。”
现在的朱元璋很焦躁,朱瀚可不会给自己找不自在。
干脆朱元璋想说什么他就跟着说,先糊弄过去再说。
“七五,给咱来点酒,想喝酒了。”
“可以,咱哥俩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
王保保会不会从罗马离开?
他想离开,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离开了,又有什么意义?
大明进攻的步伐越来越紧密,他之前高瞻远瞩,占领了罗马,所以换来了三年的安稳,三年后大明都打到家门口了,再退又能退到哪?他还能有三年的时间来重整旗鼓吗?
跑是没用的,也跑不了。
留下来,和大明打!
王保保在灭了陈友谅以后,知道自己接下来就要直面大明的军队,经过深思熟虑后,王保保决定整军备战,和大明真刀真枪的打一场,能赢则赢,不能赢也无遗憾了。
他知道,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完全打败大明,所以王保保需要找帮手,他找的帮手,一方面是以前蒙元留在外面的势力,当年铁木真、忽必烈打天下的时候,可是向西派遣了不少兵马,打下来的土地基本上也都册封给了蒙元后裔,比如被陈友谅占领的伊尔汗国,他们曾经就是蒙元的贵族。
不过,现在的这些贵族,也都过的不怎么样,大明的军队对他们是步步紧逼,想要反抗却又打不过大明,这些贵族为了不沦为阶下囚,只能跑,不少蒙元人都跑到了罗马,让王保保给他们安身立命之所。
这些人都是蒙元后裔,大家又都是被大明追杀的目标,面对他们的请求,王保保爽快的同意下来,而且他还把这些人带来的部曲进行收编,同时派出人马去联络曾经的蒙元后裔,试图联手对付大明。
蒙元后裔是王保保请来的第一批援军,还有其他的援军,比如奥斯曼王国,王保保知晓,蓝玉率领明军进攻陈友谅,是从匈牙利王国发起进攻的,而现在匈牙利王国又在对奥斯曼大举进攻,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奥斯曼已经成为大明的敌人。
奥斯曼王国的实力不俗,有披甲大军三十万之众,王保保自然想把这么一位实力强劲的盟友拉入到自己的阵营中,所以他立刻就派出使者,让其前往奥斯曼,说服奥斯曼的国王联盟,共同抵抗大明。
很快,奥斯曼的国王见到了王保保派出的使者,听完他的诉求后,奥斯曼国王喜上眉梢。
正愁没办法和大明取得联系呢,现在好了……立刻有人过来给送枕头。
这么好的事,怎么能拒绝?
至于和王保保连手对抗大明?
开玩笑!
绝对不可能!
你王保保被大明赶到罗马了,还想着和大明对着干?你王保保没脑子,还以为所有人都和你一样没脑子吗?
这位奥斯曼国王二话不说,直接把王保保派出的使者绑起来,然后让自己的使者带着去见蓝玉。
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大明的敌人!
……
蓝玉打下来陈友谅后,并没有再继续进攻王保保,他很清楚,陈友谅不过是小鱼小虾,王保保才是难啃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