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车,买起东西来就方便多了。
马上中秋节了,天气逐渐转冷,买棉花成了首要任务。
沈柠月几人先去了布庄,粗布,细棉布,她空间里还有些,就每样买了五匹。
罗布,葛布,纱布,绢布各买五匹,就是花色不太满意,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沈柠月还是有一点心疼的,要是自己有台织布机就好了。
可惜,天昭国物资匮乏,仅有的织布机都掌管在官员手里,比如江南织造及各地的织布局。
普通百姓,仅限于家庭用的手工织布机。
而且花色单一,颜色也不好看,布料又厚重,冬天穿还可以。
夏天又闷又热,还不吸汗。
现在天气还没冷,棉花还不算太贵,二十五文一斤,沈柠月一口气买了三百斤。
宋书玉三人都能上山打猎,肉类就不是必须物品,沈柠月的空间里,还有不少狼肉,猪肉就不在考虑范围。
但是,猪肉可以不买,猪油还是要买一些的。
走到种子商店门口,沈柠月想到自己空间有黑土地,就把店铺里所有的种子,都买上些。
看着小店不大,种子还挺全的,最主要的是,连棉花种子都有。
这倒是给了沈柠月一个大大的惊喜,一口气买了十斤棉花种子。
掌柜的还好心提醒她,棉花种子成活率不高,问她要不要少买些。
沈柠月有空间,有灵泉水,哪有成活率不高的种子。
沈柠月谢过掌柜的好心提醒,提着一大包种子出来。
然后是食盐,糖,各种调料,尤其是盐,沈柠月想多买些,但食盐属于稀缺商品,每人最多只能买五斤盐。
四个人总计才买了二十斤盐。
再就是农具,现在家里的田多了,农具需求量太大。
沈柠月就在铁匠铺里定做一批,三日后来取。
粮食是大头,沈柠月放在了最后,虽然她空间里有不少粮食,但她就是觉得少,还不够用。
于是就去了粮铺。
一问价,原本三文钱的粗粮涨到五文,五文钱的细粮涨到七文,价格已经有了抬头的趋势。
也不管怕不怕引起别人的注意了,沈柠月果断地在每家粮铺各买一千斤粗粮,一千斤细粮。
镇上总共就三家粮铺,这一番操作,就买空了一大半。
三家粮铺掌柜,敏锐地察觉了什么,纷纷不动声色地上调了价格。
东西太多,马车是装不下,沈柠月留了地址,又加了运费,付了银子,让他们帮忙给送到小竹村去。
难得遇到出手阔绰的大主顾,掌柜的哪有不同意的道理,纷纷点头同意。
然后就是零七八碎的,锅碗瓢盆买三套,一个院子放一套。
接着又去了木匠铺,将铺子里两张现成的木架床全都买回来,又定做了各种规格的箱笼和简易木架床。
家里人多,一时也置办不齐,剩下的就只能慢慢填补了。
从下午开始,陆陆续续地有马车往西山脚下驶去,不少村民都看到,宋家三房买了不少粮食。
村长当机立断,跟大儿子一起去了七里镇。
然后,村东头的大槐树下,炸开了锅,
“宋家三房怎地买这么多粮食,难不成是要开粮铺?”
“是不是粮食要涨价了,前几日南风家的说过的,不行,我得让我男人再去买点回来。”
一个婆子率先跑了,然后一堆妇人婆子都跑了。
大槐树下,破天荒地空了。
陈二丫后日出嫁,陈老婆子正给闺女收拾嫁妆,破天荒的没有去大槐树下唠嗑。
也因此,完美地错过了粮食要涨价的信息,全村就她家一粒粮食都没买。
宋书玉赶着马车回到小竹村,走到村头的大槐树时,还挺遗憾的。
今天这里竟然一个人影子都没有,他还想跟小伙伴们炫耀一番哩。
见村头没人,宋书玉只好挠挠脑袋,将鞭子甩得山响,生怕别人听不见,他家买了马车似的。
他哪儿知道,这一下午的时间,村里的马车就没断过,人们早就被这马鞭子声给免疫了。
黄昏时分,从七里镇回来的人纷纷抱怨,粮食又多涨了一文钱。
粗粮都涨到六文钱一斤了,去的晚的人还没买到,就只能空着手回来。
这下子,不少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明日去安平县,再多买些粮食。
傍晚时分,宋南风将沈家一家人接回来。
看着高墙大院,沈湛这个糙汉子,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他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还能站起来,不仅找回了亲生女儿,还住上了这么好的屋子。
这一切,都是沈柠月给的,他不断地告诫家里三个小子,不能忘了柠月的大恩大德。
不用沈湛说,三人心里也都清楚该怎么做。
沈柠月将最东边的院子给了沈家,三座的主院,格局和面积都差不多。
只是主院里多了水井和桂花树,还有就是东边的墙角,多了一株紫藤花树。
两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晚饭,吃完饭,都各自回去拾掇自己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