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旷世的孤独
从山腰开始,拾阶而上,十来二十分钟后,柳海东和白振华气喘吁吁停下来。
岁月不饶人啊,柳海东很想再向天借五百年。
他现在不喜欢爬山,一是身体确实远不如从前,二是累的时候会让他想起早就消失的年轻,心里落差大,容易造成情绪低落。
“是这里吗?”白振华抬头,看着前方树林后面的一座亭子。
那是山顶的亭子,由青石搭建而成。
亭子无名,没有故事,比如什么传说是因为当地一位隐士喜欢在此益智弈棋,便将其建造而成。
没有!
连建亭子的人或景区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叫它什么,也没打算给它取名字。
但这个亭子现在在白振华眼中,有股神秘的力量和魅力,它坐落在山的顶部,四周被茂密的林木与翠绿的草地所包围。
怎么题上去的?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他像是一個独行者,一骑绝尘,无人能及。
但现在,他分明看到了同一级别的诗句。
“别看风景了,找字吧?”白振华围着亭子转,要不是有随行人员,他都想趴地上找了。
登上亭子,透过林木间,可以隐约欣赏到山谷间的风景。
亭子后面,柳海东仰头,看着上面的青石亭梁。
他以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那种孤独感,再无类似的诗句能比拟。
柳老师那天在上课,为陶冶祖国花朵的情操而努力,徐美丽只能代替她,让她男朋友骑了。
没有椅子,就算是日出东方那个儿,也够不着吧。
柳芊芊也不是骑不了,没那么娇贵。
山林里,鸟儿时不时飞掠而过。
白振华连忙走过去。
这得是心灵多孤独多寂寞的人,才能产生这种心境?
在这里,可以尽情的放松自己,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
远处山峦连绵,云雾缭绕,仿佛是一幅仙境画卷般的美景。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远方的云朵飘过,令人感到平静、舒适,彷佛心随着大自然一同荡漾。
事实上,王子昊骑的是徐美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成长环境有多重要,两千年前的孟母早就知道。
前一个字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因为找不到啊。
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离去。
其中的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闺蜜的男朋友太好了,怪不得柳悦悦非要他当干爹。
上面的字,绝对不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后续。
亭子外,白振华仰头,看了两遍青石亭梁上面的字后,呆呆而立。
青石诗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山中闲静宁谧,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
“文字的魅力,映照进了现实。”柳海东以前没发现桃花岭这么迷人,都是日出东方的字带来的。
但很多事情都需要讲究缘分,恰逢其会。
除非是骑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
尽管山不高,但人迹却很罕至,似乎这里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成为了一片净土。
在这片山林中,亭子与周围的景物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坐看云起,静听山林,有清脆的鸟鸣声,沙沙的树叶声以及一些小动物的欢叫声,和谐交织。
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云也在悠闲地飘离,直至看不见,令人万般惆怅。
独坐但情意悠然,有种仙道的思想。
青石上的这首诗,表面是写独游桃花岭的情趣,深意却是表现出日出东方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嗯,芊芊侄女体质很好,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难道要钻进小树林里去找?
正当白振华想离开亭子去附近找时,亭子后面的柳海东忽然惊喜喊道:“这里!”
柳海东眼中有丝怜悯,日出东方确实太孤独了,举世茫茫,没有一个能跟得上他的步伐。
第二个字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三、四两句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大山和亭子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日出东方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天地,觉得它们似乎也正在看着自己。
双方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仿佛两者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日出东方来说不足挂齿,人和自然的和谐,才是这首诗的主旨。
桃花岭的秀丽山色、溪水、小桥,诗中不提一字,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日出东方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