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什么特别光鲜的履历,毕业于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财务类专业,大学专业成绩并不突出。
本以为毕业后先找个小公司当会计或出纳,然后继续考取相关的证书,积累了工作经验后再跳槽去大公司。
可人生中有些拐点的到来是悄无声息的,甚至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大四的某一天,室友跟我说某个银行在招人,要不要去试试?
当时我纳闷,银行的校招不是一般都到985或者211高校去的吗?再不济也是到专门的金融学院去。
室友跟我说,这次招聘不只是针对应届的,也面向社会人士,招的人数还不少,100多个人都是客户经理岗。只是都是劳务派遣工,要一年后通过考核才能转正。
当时还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于是就尝试投了简历。
虽然是劳务派遣工可面试的程序一点都不简单,经历了笔试、初面、复面、终面,才最终确定录取。
02
接到录取通知时,我心里乐开花了,有点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
以前去办业务时,很羡慕里面的工作人员,笔挺的制服、良好的环境、高大上的名声……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敲开银行的大门,成为其中的一员。
然而,一切的憧憬在入职后的第一个月就灰飞烟灭了,原来光鲜亮丽的背后有那么不为人知的酸楚。
当时我分配的支行一共招了3人,另外2位,一位家里在当地开厂,一位亲戚在财政局,为什么会招我,至今想不明白,大概为了证明不完全是关系户?
岗位是客户经理,说白点就是银行的业务员,日常工作就是完成各种业绩:存款、保险、基金、信用卡……
3000元的底薪,完成了有一点奖金,可没完成要倒扣钱。
比如一个季度要完成25笔基金定投,每完成一笔奖励10元,可没完成的要扣每笔30元。
第一个季度过得特别漫长,无数个晚上焦虑到睡不着,有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
如果工作做不完,可以加班完成,可那些考核,就算我24小时不眠不休也完成不了。
辗转反侧3个月,我只完成了KPI的一半多,奖金补了未完成的罚款后,还自己倒贴了1000多块钱。
我们那一年的考核期实行末位淘汰,每个季度淘汰一批人,原本以为银行三个月游就要离开了,可没想到其他支行有些比我更糟糕,我没被淘汰。
此后三个季度,我磕磕碰碰的,每次都在淘汰的边缘可又幸运地留下了,一年后顺利转正。
可转正后我并没有很开心,此时当初约我一起面试银行而被淘汰的室友考公上岸了。
一时间莫名其妙的妒忌、不甘、失落等一系列情绪涌上心头。
风水轮流转,一年前我还在安慰他“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年后轮到他来安慰我“继续熬,总会熬出头的”。
不是没想过辞职,可进了银行,其实已经没了什么银行之外的核心竞争力,除了银行那点业务其他也都忘记得差不多了,换到其他银行或者证券公司,不外乎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而已。
此时,考公就成了唯一比较好的选择。
03
我原本以为,考公跟我当初进银行一样,考个一两年也就能上岸了,没想到这完全是另一条赛道,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时间就是最大问题,别看银行9点开门5点关门,可我们8点就要去开早会,晚上6点45分饭堂才有得吃,吃完后7点能走都算是早退了。
业绩的压力依旧如影随形,每个月都有,好在这时候已经没有末位淘汰了,而且随着自己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小批客户。
转正后第一年,我信心满满走进考场,成绩没眼看,距离进面还很遥远。
第二年,我觉得一定可以上岸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
第三、第四年,都碰上了省考当天银行也要考试,不得已放弃了。
第五年开始,我转岗去做了公司业务,一切又得从头开始,异常忙碌。
此时已经结婚成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我的发际线明显后移,身体也感觉大不如从前,经常性的失眠、焦虑。
身心俱疲下,根本无暇顾及考公,无数次在心里想要放弃了。
可每次跟上岸的室友聚会,他都会刺激我,我看着他每天锻炼一直保持着在学校时的身材和精气神,看着他周末、暑假都能陪着家人出游;看着他从内而发的从容淡定……
我觉得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也总是鼓励我只要年龄没到就再坚持一下。
第六年,也是我的而立之年,我幸运的进面了,然而是笔试第三,最后没有逆袭成功,但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是我距离上岸最近的一次。
第七年,我又充满信心再次进了考试,坚信这会是最后一次了,然而又一次与上岸失之交臂。
第八年,其实已经麻木了,但每到这个时候去参加考试似乎已经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例行习惯,已经不去想能不能上岸,去考就对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