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坪自从1984年开始担任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开始,就一直有心改革,但是碍于他的职位跟年纪,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
这次李建儿子李艺书拍摄的《那山那人那狗》,却是带给了韩三坪改革制片厂的希望。
如今制片厂内有八成以上的员工,全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尽管这个年纪算得上是年富力强,但电影创作跟文学创作一样,越是年轻人越是有想法,创作的作品,往往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而不是像王老这些上了年纪的老油条们,拿着过去的成绩霸占着位置一动不动。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大不了高高挂起,可偏偏还习惯性的打压年轻人。
就好比这次李艺书拍的电影,在韩三坪看来是非常不错的,陈副厂长答应以峨眉厂的名义帮忙报名参加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不仅没有坏处,反而是好处多多。
首先是千金买马骨,能吸引国内其他年轻的电影人,他们会觉得峨眉制片厂不拘一格降人才,连一个21岁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能为其提供帮助,那就更不要说他们这些自认为怀才不遇的电影人了。
其次的话,不管获不获奖,左右只是以制片厂的名义报名而已,又没有经济上的损失。
至于可能影响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名誉,这根本就是一個悖论,峨眉制片厂在国外本身就没有名气,真正在欧洲有点名气的,只有燕京电影厂跟西安电影厂。
“韩副厂长想法是不错,但要知道年轻人阅历不足,经验不够,而拍摄电影本身就是一份需要阅历跟经验的工作……”
那位王老眼看韩三坪拿扶持年轻人来说事,他自然不好去反驳,不然别人还以为他刻意打压年轻人呢,索性直接以年轻人阅历跟经验的不足,否定了韩三坪所提出来的电影工作年轻化。
韩三坪眉头蹙起,下意识的看向了厂长,这种事只能由厂长来决定,谁让峨眉电影厂总共有三名副厂长,分管三个不同的部门,而他分管创作室和音像部。
都是不怎么重要的部门。
“韩副厂长建议很不错,王老的说法也很有道理,我们厂现在年轻人是有点少,这样下半年我看看能不能多弄几个职工名额,好去招点优秀的年轻人进来,到时候交给各个部门的老前辈们以老带新。”
厂长各打了五十大板,既同意了韩三坪的建议,又照顾了王老的面子。
“我没问题,以老带新才能薪火相传,年轻人缺乏阅历跟经验,我们这帮老家伙就辛苦辛苦,多教教年轻人,谁让咱是前辈呢。”
王老对此自然是满意的很,多几个职工名额,他完全可以操作一下将家里面的后辈给推荐进来。
韩三坪也跟着挤出笑容,同意了厂长的方案,他其实更希望让年轻人自行创作,从剧本到电影拍摄,全都由年轻人做主,这样才能拍摄出当代年轻人的思想,而不是一帮老家伙们自以为是的影片。
不过话说回来,李艺书这年轻人是真不错,看来得跟老李家这孩子沟通沟通,看看能不能等对方大学毕业后给招到峨眉厂来工作。
会议结束后,韩三坪就找上了李建,提出想要跟李艺书认识认识。
对此李建自然是满口答应,他可一直还想着等儿子大学毕业后,就把对方给弄到制片厂来工作。
到了下午。
李艺书就跟在李建的后面来了制片厂,“爸,这位韩副厂长找我做什么?”
“可能是看好你吧。”
厂里面的事,李建肯定是要比儿子知道更多的,会议室上的事,早就传开了。
李建也是没想到这位没怎么接触过的韩副厂长这么看好自己儿子,不过他后来仔细的想了想,觉得可能是恰逢其会。
这位韩副厂长一直希望制片厂改革,能够启用更多的年轻职工,但是制片厂这样的国营单位,说白了是需要熬资历熬人脉的。
李艺书要不是他李建跟赵雪的儿子,估计也得不到厂里面的支持,更不要说还能以峨眉厂的名义报名参加国外的电影展。
很快到了办公大楼下面,李建指了指二楼的位置:“就在二楼第三个办公室,你自己上去吧,我跟这位韩副厂长没什么交情,就不进去凑热闹了。”
李艺书点点头,他知道自己父亲是跟陈副厂长关系好,可不兴什么改换门庭。
很快。
上了二楼第三个房间,李艺书敲了敲门。
“进来。”
他推开门走进去,看到里面坐着的人,顿时惊在了原地。
座山雕韩三爷!
是了,李艺书才想起这位日后被誉为中影座山雕的韩三爷,之前的确是在峨眉制片厂工作。
只不过那时候李艺书还在读书,一直到对方调任去了燕京制片厂当厂长,李艺书都不曾见过对方。还是后来他北上去燕京那边谋求机会,才在一次电影从业者大会上见到一面。
“韩厂长!”
“李艺书同学,你来了,快请坐。”
韩三坪虽没见过李艺书,但《那山》的男主角就是他,这会儿自然是一眼认出来。
“多谢三…”
三爷这个称呼他差点脱口而出,不过好在李艺书还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