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1日。
又是新的一年到来。
兜兜转转,李艺书重生回来有三年时间了,他没有跟前两年一样感慨,反而开始享受起重生带给他的乐趣,因为李艺书真正体验到了何谓导演乐无穷。
这天晚上,李艺书跟巩丽两个人去了一趟北电,看了一出元旦晚会。
舞台上,北电六金花联合表演了一个多人舞蹈,每個人的脸上都笑容洋溢,这也包括贾静文。
看着舞台上笑容满面的贾静文,李艺书也是感慨万千,他以前还没有体会到彻底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感觉。
一直到贾静文的出现,他算是免了对方原本相对悲惨的命运。
参加完北电的元旦晚会后的第二天。
李艺书也是跟巩丽去了一趟山东济南,看一看“巩丽文化展览中心”。
这座由济南老火车站改造而来的文化展览中心,经过长达一年左右的布置与装修,在去年九月份正式对外营业。
不收取任何门票钱,加上展览中心门口大片的空地被合理的利用起来,有偿提供给当地的个体户来这里摆摊卖衣服卖小吃,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小型商业街区。
戴着帽子跟大口罩的二人,参观了一圈外围的小商业区后,也是走向了巩丽文化展览中心。
李艺书问道:“外面的那些摊位不收钱吧?”
“只收保洁费跟管理费,每个月十块钱。”
巩丽摇了摇头:“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想把外面弄成这样的,是市里面的领导联系上了我,说是外面的空地摆着不能浪费了,正好现在下岗工人越来越多,这文化展览中心开起来多少也是能提供点人气的,就问我能不能提供给那些下岗工人们。”
“现在济南下岗工人很多?”李艺书回头扫了一眼广场,密密麻麻,少说有几百上千个摊位,各式各样的,有卖衣服,有卖裤子,还有卖一些海鲜干货……
“应该挺多的,听我爸妈说,家里面就有好几个亲戚下岗了。”
说到这,巩丽叹了口气道:“现在我们这边的报纸,天天都在提倡个体经济,鼓励下岗工人走向社会,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市场经济下的阵痛,以后会慢慢变好的。”
再次置身在这大时代中,李艺书觉得自己似乎可以做点有意义的事,比如记录一下时代的变迁?
“算了,不说这些了,我带你去看看你的影展。”
巩丽不太想聊这么沉重的话题,当即领着李艺书来到了一处影展边,此时周围有不少来这边参观的JN市民。
一块竖起来的招牌,上面写着李艺书个人影视作品展。
看着这块大牌子,李艺书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是不是有点太招摇了?”
“哈哈,这有什么招摇的,本来你就是这文化展览中心的赞助商,没有你这文化展览中心也开不起来。”
巩丽笑呵呵的拉着他走了进去。
地方不算很大,不过也有一百来平米的样子,共分为两板块;一个是李艺书拍摄的作品,上面有每部电影的海报,跟取得的一些相关成绩还有票房,第二个板块是李艺书在国际上获得的一些荣誉跟相关照片。
“《情书》你也算上了?”
李艺书看向了巩丽,这电影在国内没有上映,只有录像带小范围的流传,除了资深影迷,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李艺书还拍过一部日语片。
巩丽点了点头:“嗯,这可是你第一部全球票房破亿美元的电影,自然是要算上的。”
闻言,李艺书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一路看来,从1991年拍摄的第一部拿奖作品《那山那人那狗》,再到1992年情人节在日本上映的《情书》,还有1992年底上映的《剑雨》,1993年参加戛纳电影节的《霸王别姬》,包括全球拿到了4亿美元总票房的《第六感》……
看的出来这个影展巩丽是用心了的,包括各种票房纪录,奖项等等,都给特意标明,算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了李艺书个人的一个影展。
巩丽:“今年这估计又要多几部电影你拍的电影了,就是不知道能拿几个奖。”
“应该不会空手而归。”
李艺书笑了笑,今年的欧洲三大电影节,他三部电影参加,而且电影质量方面他也是有信心的,就算拿不到大奖,次一点的导演奖,评审团大奖,估计不会少。
二人边走边聊,很快又来到了巩丽的个人影展,她的影展相对就寒酸了不少,不过因为出演的电影数量不少,倒也是满满当当,就是奖项方面有点少。
毕竟李艺书这个导演能刷点野鸡奖,巩丽就不太好刷了。
巩丽好奇地问道:“艺书,你说今年柏林跟戛纳,我能拿到最佳女演员奖吗?”
“戛纳不好说,柏林还是有点希望的。”
《活着》中最出彩的还是葛友出演的富贵,更能吸引评审团的关注,而巩丽出演的女主家珍,演技方面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在镜头数量包括情感层次方面,远远不及葛友的“富贵”。
听见这话,巩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中央车站》她演的是绝对女一号,真正的大女主电影,包括小演员也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