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治的注视下,之玉挺直身躯,目光坦然的伸出手:“今日我李令月在此起誓,从今往后,我会忠于大唐,绝不会做出任何有损于江山社稷之事。”
“若违此誓,必遭横祸。”
说完这些话后,之玉仰起头与李治对视。
“父皇,如今你可放心了?”
看着神色淡然的之玉,李治艰难的扯出了一抹苦笑,他自然发现之玉话中的漏洞了。
她说会效忠大唐,可她却没说会效忠她的皇兄。
只可惜如今的他,早已没有力气追究这些事了,效忠大唐也好,只要大唐繁荣昌盛,他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李治喘着粗气,目光郑重的道:“月儿,希望你能记住今日所发下的誓言。若有朝一日你违背此誓…..…”
说到这里,他停住了接下来的话,目光落到了之玉身上,意思不言而喻。
之玉缓缓点头,“父皇放心便是,儿臣作为大唐的公主,自然会努力让大唐变得繁荣昌盛。”
李治不置可否,气丝游离的摆了摆手道:“拿着兵符下去吧,把你母后叫来。”
“是。”
—
武后去了李治的寝殿后,一个时辰才如行尸走肉般出来。
她一出来,一众大臣立马就围了上来,“天后,陛下怎么样了?”
看着心急如焚的一众大臣,武后摇了摇头,无悲无喜的闭眼道:“你们去见见陛下吧。”
听到武后的话,众人顾不得礼仪,连忙飞奔往李治的寝殿。
没过多久,寝殿中突然发出了一声大过一声的哭声。
同时,太监悲切的声音也传了出来。
“陛下驾崩了.........”
听到太监的话,武后如遭雷击,身子猛地一晃,差点摔倒在地。
还不待她倒下,一只强有力的手臂便稳稳地扶住了她,“母后,节哀。”
武后对之玉关切的话置若罔闻,只怔愣的道:“陛下驾崩了......”
见武后一时间缓不过劲来,之玉摇了摇头,招来宫女扶住了她。
听到寝殿里李显“惊天动地”的哭声,之玉大步走了进去,拉起正哭得伤心的李显就走了出来。
“皇兄,你为储君,如今父皇仙逝,你该做的,是站出来主持大局,而不是在那里和大臣们一起哭。”
“我知道,父皇去了,你伤心难过,但你除了是父皇的儿子,更是国家的储君。”
“你此时应该做的,是发出旨意昭告天下,让世人知道父皇离开了事实。”
“你若真伤心,守灵的时候有的是时间给你表孝心。”
.如今你该做的,是振作起来,让天下人看到你这个储君的能力和手腕,让他们安心..........”
听到之玉的话,李显只觉得醍醐灌顶,当即对之玉拱手道:“多谢皇妹提醒。”
—
李治去世时留下了遗诏:太子李显继位,军权交由太平公主管理,军国大事若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
公元684年正月,李显登基,年号嗣圣,尊其母武氏为太后,妻韦氏为皇后,子重照为太子。
李显继位后,为了削弱太后武氏对朝堂的影响力,他快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与太后分庭抗礼。
太后自然不会放任自己的势力被瓦解,察觉到李显的意图后,她立马对李显的势力大力打压。
处于权力旋涡之中,手中有兵权的之玉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太后和皇帝,时不时的就会把她请去喝茶,连平生眼高于顶的皇后韦氏,此时对之玉也是客气至极。
之玉不想加入两方势力的争斗中去,所以还没出正月,她就以突厥有异动为理由,请求驻守边境。
之玉的离开,是两方人马都始料未及的,当天下午,已经成为皇帝的李显就出现在了她的公主府中。
与李显一同出现的,是他的皇后韦氏。
“拜见皇兄,皇嫂。”
之玉对两人微微屈膝行了一礼。
不待李显说话,皇后韦氏就立马上前扶起了之玉,“都是一家人,妹妹何需多礼。”
之玉淡淡一笑,朝二人道:“礼不可废。”
听到之玉这么说,皇后韦氏温和的笑了笑:“公主,我和你皇兄今日前来,是有一桩喜事找你,咱们进去聊吧。”
闻言之玉微微挑眉,目光放到了面色有些不自在的李显身上,“什么喜事?”
韦后神秘一笑,拉着之玉便往会客厅而去。
“皇妹,你如今年纪也不小了,可有想过招驸马。”
在会客厅坐下后,韦后笑意盈盈的看着之玉,试探之意毫不遮掩。
听到韦后这么说,之玉哪里还不知道这夫妻俩打的是什么算盘。
这是跑到她面前使美男计了.......
之玉正色的看了两人一眼,淡淡道:“如今父皇才去,身为儿女,自该守孝才是,如何能想儿女情长的事情。”
“而且,父皇去之前交代了我,十年之内,我不能找驸马。”
听到之玉这么说,韦后和李显吃惊的对视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