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位大帅居然跟他探讨起了应该用什么样的辊子......
只见鲁锦掏出纸笔,随手画了两个一头大一头小的锥台式碾子,大小头对向交错,斜着碾压,让几人看的一愣。
鲁锦这时又道,“这是我想的,不过也不一定对,轧管机不可能只有一种碾子,等你们有时间都可以试试。
“胶泥的硬度很高,回来你们可以用泥料模拟铁料,用木辊子做模型,先用木制轧机轧泥料,要是觉得没问题再将各部件换成铁的,这样可以节省研发成本。”
几人闻言都不住点头,他们之前都在元帅府听过课,鲁锦专门给他们讲过机械研发的方法,材料替换,大小缩放原理。
比如造手表,里面的零件太小了,不好加工,那就可以先做一个脸盆大的木制模型,等里面的零件都弄明白了,再按比例缩小到真手表的大小。
若是大尺寸机械,就先做小模型,搞个原理样机,试验成功再换大的。
大机器做小模型,微型精密机械做大模型,这是没有工业设计软件的时代,机械工程师最可靠,最经济的研发手段。
“是,我们知道了。”几人立刻答应下来。
既然说到了机械模型,鲁锦随手又画了一种弹簧动力锻锤出来,这是模仿冲压机的结构,将冲压头改成自由锤和铁砧,上面装一个偏心轮来控制锤头升降。
这种锻锤可以由水力驱动,效果和现代的空气锻锤差不多,但又比空气锻锤的结构简单,相比于西方那种水碓式的锻锤先进一些。
整台锻锤最难加工的零件就一个弹簧,其他都用木头就可以。
鲁锦把这玩意拿出来,对几人说道,“这是一种锻锤,等铁再稍微多一点,你们可以试着把它造出来,有了这个可以省很多力气,就不用人力抡锤了。”
隋谷和薛冈都来了兴趣,这位大帅不愧是公输家出身,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都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再这么让鲁锦改下去,怕是铁匠很快就是最轻松的那个了......
接下来几日,随着迁来的工匠越来越多,铁厂的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工匠们开始分成三组,分别打造兵器,甲胄,火铳,至于大炮吗,铁料还是太少,且先再等等吧。
这年代想要提高兵甲产量,只能靠堆人,工匠越多产量越大,但合格的工匠不多,有本事的工匠很多又不愿传授技术,于是鲁锦又提出了奖励制度。
他直接把现代那套等级制度搬了过来,把所有工匠分成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一共七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福利待遇,从工资到住房,逐级增高。
学徒工住大通铺,管吃住,没工资,初级工分地皮,有工资,自己攒钱盖房,中级工分砖瓦房,高级工分单进四合院,技师分二进院,高级技师三进院,工程师三进院带二层楼,厂里出钱给建房子,不用花自己一分钱!
这奖励政策一出,工匠们都牟足了劲干活,不仅要干的快,还要干得好。
另外提出改进意见有加分奖励,想拿到技师以上的职称,不仅要自己干的好,还必须教出十个中级工的徒弟,同理,高级技师也需要带高级工,否则何以为‘师’?
想拿到工程师的职称,还必须有重量级的技术工艺改进。
总之,奖励很诱人,但想拿职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得舍得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别人,不光得教,还得教会!
到时评级考核不考师傅,只考徒弟,徒弟不达标,你这师傅就别想升级。
什么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鲁锦这是说不通的,你教不会就是你没本事。
“大帅,这是改的铠甲样品,请大帅查验。”隋谷花了三天时间改出一副新的铠甲,如果没问题的话,以后就当作样板,定为圣武军制式铠甲了。
鲁锦选的制式甲胄样式,那当然是......布面甲了,布面甲又叫暗甲,就是将甲片藏在衣服里面的意思,与之相对的是明甲,就是鱼鳞甲和扎甲那种铁片在外的传统甲胄。
布面甲的优点很多,首先是夜里不反光,白天暴晒不容易发烫,冬天用舌头舔铁片不容易粘上......
另外就是穿脱方便,尤其是对襟直身甲,穿甲就像穿衣服一样简单,不需要别人辅助。
第三,重量轻,由于甲片面积大,和扎甲相比,省去了大量的皮绳和皮边,固定甲片只需要几个铆钉,整套的布面甲和宋金时的重型扎甲相比,普遍要轻上十到二十斤。
明朝时的布面甲普遍在三十斤左右,鲁锦打算稍微做重一点,按每套四十斤下料。
最后,其实布面甲还有个优势,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辨识度高,战场上容易区分敌我。
不要觉得这很扯淡,战场上如何有效区分敌我,是个从古到今一直都存在的问题。
欧洲的中世纪骑士就不说了,形成职业军队后,从绿夹克到龙虾兵,再到现代全世界都穿迷彩服,普遍难以区分敌我的情况下,只能往身上缠蓝绿胶带了......
古代如果双方都穿铁扎甲,距离远一点,其实是很难区分敌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