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部门要南迁,新年刚过很多部门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荀彧、董昭、荀谌带着图纸走进了刘恢办公室。
“你们三位以为这些街道地名该如何命名?”刘恢看完图纸就头大,按照规划,新城的主干道都有十来条,还有很多辅道,恢都是按照五百万人口规模来设计。
今天三个人前来,是让刘恢给各大街道命名的。
董昭说道,“华夏的很多人已经通过名字命名郡、县和乡镇。
就我个人而言,这些道路应该用学者和工程师名字命名。”
“荀院长意见呢?”
“这点我支持宫仁他们,华夏的进步,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荀彧说道。
“友若副部长呢?”
荀谌说道,“我个人的想法是,主路大道可以用地名命名,比如辽东大道、南郡大道等,辅路可以采用科学家和学者。
不过,必须提高门槛,至少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刘恢想了想,“我个人更倾向于友若的意见,我们在座的人只是探路者,推动华夏进步和百姓吃饱穿暖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埋头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研究的工程师、博士们。
几个月前,我就在百姓大会上面提出,未来华夏要修建一座科技大楼,用于纪念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
荀彧接过话说道,“是啊,以前我们读书是为了忠君爱国,现在读书是为了探索事物真理,是为了人类求真和发现新事物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