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夜里凉爽,还算舒适。门票附赠三只香,你把你和孙策的领好,在殿外点燃香火。
“我就不去了吧,”孙策捏着香,“我又不信这些。”
“哎呀,来都来了。”
你推推他,他便跟着你,朝四个方向拜了拜,把香火插进香炉。
“你信吗?”孙策问你。
“不好说,”你想了想,“说信呢,就不得不信鬼神,那我们这工作就做不了了;说不信,有些事情又不能靠常理解释。”
孙策停下来看你,你抬手,拍了拍他的头。
“哪个大老板不信个什么的,图个安慰罢了,”你道,“再不济,求神拜佛的时候多和佛祖说说废话,也就顾不上紧张了。”
孙策笑了笑,拉着你往台上的大雄宝殿去。
首发日,清明节第一天,博物馆门口早早排起了队。
孙策他们请了不少人来做文创测评,上各家博物馆也提前做了内部宣传,考虑到一些用品的用途不常见,老馆长还请来了一些专家专门做现场演示。今天来凑热闹的人不少。
“这个日子那么多人冲我们来,还要花钱,”你捂着心口,“感觉有点微妙。”
“你可闭嘴吧,”师妹忍不住道,“快开棺……不是,快开馆了。”
九点,保安打开大门。闸机响起第一声“滴”后便没有停过,一群人就这么眼见着跑起来了。
“快!大哥在那儿!”孙尚香拉着孙权,“我一定要排到第一个!”
不知情的游客见那么多人一进来就往文创区跑,也好奇地跟着看了看,一时间常设展里除了工作人员几乎不见旁人,直到午前才稍微多些。临展早已撤下,你们这次来是为首发日做知识宣讲的,上半天是馆藏文物的讲座,下半天才轮到你们。但既然来了,老馆长邀请你们早上在文创区当一当临时销售,也好让游客了解了解考古、博物馆、文物与文创设计的关系,你们一一应下。
所有的设计理念、资料来源你们早就记下了,但架不住人多,问什么的都有,有人看着瓷碗问起了“四大名窑”,有人问这个碑在哪里怎么从来没见过。问的人实在太多了,老馆长干脆把在看老师打香篆的你抓了过来,把好奇的观众组织起来,单独带去看着展品讲解。
“请大家比对这两件青花——左边这件青花颜色较淡,右边这件颜色深一些。而且两件文物的图案在线条、色彩和内容上也有明显差异,这就是原料、烧制技艺和时代偏好对瓷器的影响。好,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展柜的瓷器。”
“这就是你们刚刚问的那块石碑,啊?上次来没见到可能是在修复;对,可以说是调休。为什么做成便签本?唔,我们来看,这块碑上的文字出自多人之手,据最新的资料,最早可追溯至宋朝,最晚是民国。在成为‘碑’之前,这只是一块石头,但有人在其上镌刻、书写,便让他们有了意义。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带有延续性的行为,但既然我们知道他们的存在,为什么不续写他们的故事呢?”
游客叹道:“便利贴写我的故事啊?那就太无聊了,加班、加班、还是加班。”
众人一通哄笑,你也笑着道:“怎么会呢?就算是随手写了两个字,十年之后再看,也会很好奇当时的自己的。不是有那句话吗?无论身处何地,好奇都是最初和最后的激情。”
来了一批、又走一批,孙策要时刻盯着反馈,你们一上午在一个空间里,一句话也没说上;下午人少了些,孙策来找你时你正在盯师妹的讲座内容,陪你坐了一会儿又忙去了。
一直到闭馆,统计完今天的数据,众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晚上聚餐,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既兴奋又疲惫的状态。
“感谢小孙,也感谢我们西川考古分队的几位老师,”老馆长举杯,“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所有工作人员共同举杯,孙策坐在另一边,见你也看了过来,笑得得意。
半夜,宴席结束。众人或多或少都喝了酒,或散步、或打车,各自散了。
师妹拉着车门:“晚上等你吗。”
你摆摆手:“先回去吧。”
孙策今天可是喝了不少。你打量着身边站得笔直的人:“真没事儿?”
“没事儿啊,这算什么,”孙策四处看了看,“我骑个车给你看!”
你:…
你赶紧把他拦下,生怕今日风光企业家明日已然成黄花,正好过上这个节。孙策“嘿嘿”一笑,从后抱着你:“那你载我,我想好久了,都没有人载过我。”
“共享单车不能载人,”你拖着这个大油瓶,“车呢?停哪儿了?”
“不、不,不坐车,”孙策道,“我要去散步。”
他说着,还不等你说话,就撒娇似的蹭你脖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一直嘟囔着“去嘛”、“去嘛”。
“好好好,去去去,”你怎么挪也没挪动,努力把他脑袋推远一些,“就在这儿散散啊,一会儿送你回家。”
孙策得逞,拉着你走过大街小巷,每走过一家熟悉的店就和你讲以前和谁来过。
“你第一天上班晚上到底吃的是哪家?这已经是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