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第一站,是镇东头的李大娘家。
李大娘年迈体弱,儿女远行,家中常常缺衣少食。
叶景轻轻敲了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李大娘那张布满皱纹却慈祥的脸庞,“哎呀,是薛澜啊,快进来,快进来!”李大娘笑得合不拢嘴,仿佛见到亲人一般。
叶景将竹篮里的新鲜蔬菜和几包米面递到李大娘手中,轻声说:“大娘,这是我刚从市集上买的,您一个人在家,要照顾好自己。”
李大娘眼眶微红,连声道谢,那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离开李大娘家,叶景又匆匆赶往河边。此时,正值春耕时节,河水因连日春雨而略显湍急,不少村民正为灌溉田地发愁。
叶景见状,二话不说,卷起裤腿便跳入河中,检查并加固了河中的几道水坝,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地引入农田。
村民们见状,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有的还自发加入,一起努力。劳作间,叶景与村民们谈笑风生,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分享种植经验,那份亲切与和谐,如同春日里的一幅温馨画卷。
午后,阳光变得炽热起来,叶景却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
他听说镇上的张木匠家不慎失火,虽已扑灭,但家中损失惨重,急需重建。
叶景立刻召集了几位年轻力壮的村民,带上工具,前往张木匠家。
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清理废墟,有的搬运木料,还有的则开始规划新屋的构造。
叶景更是身先士卒,亲自操刀,用他那双灵巧的手,一斧一凿地雕刻着门窗的图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的热情和友善、
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叶景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缕阳光洒在新屋的轮廓上时,张木匠紧紧握住叶景的手,泪光闪烁:“薛澜,你真是我们柳溪镇的骄傲!”
夜幕降临,小镇被一层淡淡的月光笼罩,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
叶景并没有选择回家休息,而是提着灯笼,缓缓走在青石板路上,开始了他的“夜巡”。
他深知,夜晚的小镇虽静谧,但也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每到一处,他都会仔细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是否有可疑人物徘徊。
遇到晚归的村民,他还会热心地护送他们回家。
这不,刚走到
镇西口,就遇到了独自回家的王婶。
王婶年事已高,视力不佳,叶景连忙上前,接过她手中的灯笼,轻声说:“王婶,我送您回去吧,路黑,小心脚下。”
王婶连声道谢,心中满是温暖。
夜深了,当叶景终于回到自己简陋的小屋时,已是月上中天。
他脱下湿透的衣衫,简单擦洗一番,便坐在床边,就着昏黄的烛光,翻阅起几本从镇上借来的医书。
原来,叶景还自学了医术,希望能在关键时刻为乡亲们解除病痛。
他一边阅读,一边在心中默默记诵。
在柳溪镇,薛澜的故事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叶景放下医书,躺在床上。
他在薛澜的体内,他的灵气使用不了,只能用薛澜爆发的邪气。
叶景自然是不可能用的。
所以一切都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
就是时间一点点过去,他还不知道噬欲要做什么。
他有点担心柳庆能否撑那么长时间。
不过他心中依旧能够感应到柳庆的生命特征,这是他在柳庆体内种下的,用来感应。
看来里面的时间流逝和外面有区别。
他推算过,他们的阵法最多就坚持三天。
他来这里已经过了三天,柳庆早就应该暴露了,现在还在,说明生命问题不大!
他微微松了口气。
闭上眼睛,开始休息。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镇上的每一个角落时,叶景已悄然起身,开始了新一天的善行之旅。
不同于往日的简单劳作与邻里相助,今日的他心中藏着一个特别的计划。
为镇上的孩子们修建一座简易的藏书馆。
让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叶景首先来到了镇上的老木匠家,与老木匠商议木材的事宜。
老木匠一听是为了孩子们,二话不说,便将自己的优质木材慷慨相赠,还主动提出帮忙设计图纸。
两人一番商讨后,决定在镇东头的一片空地上动工,那里靠近小溪,环境清幽,是孩子们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随后,叶景又挨家挨户地拜访,请求村民们捐书或资助建设。
村民们一听说是为了孩子,无不积极响应,有的捐出了家中珍藏的古籍,有的则拿出银两,希望能为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一时间,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了一片温馨与和谐的氛围中。
然而,就在图书馆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意外打破了这份宁静。
午后时分,几个顽皮的孩子在河边嬉戏,其中一个小男孩不慎滑入了湍急的河水中,呼救声瞬间划破了天际。
叶景闻声赶来,只见小男孩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