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川将所属各部兵马撤销原番号,统一整编为大夏军团十二营。
他这么做一则是分化将领的兵权,二则是便于统一调度指挥。
“这兵贵精,不贵多。”
总参军王凌云继续道:“这整编后的每一营兵马,将统一定额为一万五千人。”
“其中步军一万人,骑军一千人,各类辅兵四千人。”
如今镇南大将军府的各部兵马的辅助兵马太少了。
每一次打仗,都不得不征调大量的民夫帮忙运输伤员、运输粮草,烧火做饭。
可征调大量的民夫随军,这些人行动迟缓,没有经过操练,很容易产生混乱。
可以说,随军民夫看似提供了帮助,可实际上却也是累赘一般的存在。
一旦出征作战,不得不派兵保护他们,这些人每日消耗的钱粮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张云川希望改变这一局面。
他希望实行精兵策略。
每一万人的战兵,就要配备至少四千人的辅兵。
辅兵同样是要经过操练,平日里执行押运粮草、救护伤员、看管战马、修筑营地等任务。
一旦战兵兵力不足,他们可以及时地替补上去。
有了大量的辅兵在军中,就可以极大的减少战兵的体力消耗,可以让他们保持战力。
同时这些辅兵自己也有战斗力,不需要战兵的保护。
加之以后各处设立储存粮草的兵站,粮草随时都可以供应,也就不需要征调大量民夫随军了。
一营兵马有步军一万,骑兵一千,辅兵四千。
他们是多兵种的彼此配合,选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的战斗力可比那些临时征调青壮组成的五万、六万大军的战力更强。
这就是张云川想要推行的精兵政策。
“以后每营设参将一名,为正五品,总览全营军务。”
“设校尉一名,为正六品,分管兵马调度操练,协助作战。”
“设监军一名,为从五品,分管各级监军,核定战功。”
“设军需官一名,为从六品,分管钱粮。
“设军法官一名,为从六品,分管全营军纪。”
王凌云说到这里,端起茶水润了润嗓子。
“各营设营部,设从从五品参军一人,从七品参军两人,从九品参军三十人。”
“各参军的职责是协助参军管理营物、搜集军情、保管文书、草拟军令等各项事务。”
大周各路军队几乎都是草台班子。
张云川所属各军虽然内部进行了一些建设,可实际上也好不到哪里去。
说到底,很多时候打仗全凭主将一个而决。
这要是遇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征善战的将领,那自然是百战百胜。
可是这要是遇到一些草包将领,那什么都不懂,打败仗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张云川这一次针对军队的整编,最为主要的就是在原本摸索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各营营部的建设。
每一营有参将、校尉、参军、监军、军法官、军需官等六人组成最高的统帅机构。
在他们之下,则是又有二三十名参军听用,负责搜集情报,制定作战计划等等。
他们这些人各司其职,就能确保整个一万五千人的营能够做到井然有序,调度自如。
纵使参将是一个草包废物。
那下边这么庞大的参谋团队,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
不至于因为主将无能,累死三军。
况且他们镇南大将军府如今就十二营兵马,能担任参将的,那肯定是人中龙凤才行。
在以后的官吏司层层考察选拔下,草包也不可能当上一营主将的。
这要是在战场上,主将要是死了,可还有这么多的主官,有那么多的参军。
只要营部的人没有死光,那么营部就能依然发挥指挥全营的作用。
不像是现在,主将的作用被放大了。
往往主将一死,整个军队就崩溃了。
他要改变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黎子君曾经好歹是巡防军的主帅。
他听了王凌云的一番讲述后,也眼睛发亮。
倘若是按照这个思路去组建军队,那他们大将军府所属的大夏军团以后就是打不垮,拖不烂的强兵劲旅了。
毕竟军中将士都是优中选优,还有一个强大的大脑统帅机构。
这可比那些临时征调青壮组成的乌合之众强太多了!
王凌云待众人安静了一阵后,又继续讲了起来。
“以后我军中将校,按照我大将军府的规定,同一职务任职时间同样不得超过三年。”
“即日起,我镇南大将军府将撤销大都督、都督以及副将的称谓。”
“在参将以上,设立名号将军,按照品级分为一到从五品。”
“凡是升任将军者,将进入军武学堂深造、任职或在军务部任职。”
“倘若是有战事发生,遵照大将军军令,出任某一方面统帅,战后交令。”
在别的军队中,那将领靠着战功。
他们会一步步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