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年六月,
周瑜强渡三次辽河,皆被柳毅用箭矢逼退,不得上岸,
时至七月雨季,河水暴涨,淹没两岸,柳毅无地拒守,固而退军,
周瑜携楼船、走舸,长渡辽河,
兵至襄平城!
中军帐下,
周瑜端坐主位之上,麾下战将分列两端,一应俱全,
只见张绣一步踏出,拱手说道,
“启禀先生!”,
“襄平城北门已经驻扎好,只要我在,那公孙康连一兵一卒也别想从北门溜出去!”,
“好!”,
周瑜淡淡点头,表示认可,
可还不待他开口,
胡车儿又接着踏出,拱手说道,
“启禀先生!”,
“我麾下斥候已经分散在东西二门,但凡那公孙康有任何突围迹象,我军都可立刻收到消息!”,
“好啊!”,
周瑜重重点头称好,
他是真从心底里觉得好,
打他从军起,从来就没有这么省心过,江东那帮人早就让周瑜心里憔悴了,那是不该有主意的时候全是主意,真让他们拿主意,一个个又都指着周瑜了,
可再看现在!
大事上他下决策,小事上人家一早就都给你办好了,还知道事前和你请示一下,周瑜这头上下一点头,公孙康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这种感觉,
就一个字,
爽!
“启禀先生!”,
只见一穿红小将跨步而出,面向周瑜,拱手而道,
“我这身上伤病已经痊愈!”,
“太史慈!”,
“请战!”,
“好!好!好!”,
连道三个好字,周瑜站起身来道,
“有此军容,何愁辽东不定?!”,
“不过......”,
话锋一转,
只听周瑜轻声说道,
“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军既已兵临城下,那公孙康便是笼中鸟雀,再无脱困余地,”,
“子义将军,传我军令!”,
“立刻书信一封,挂于箭上,射进城去,只要他立刻投降,这辽东,还是他公孙家的!”,
“诺!”,
太史慈拱手领命,转身便要下去办事,可谁知道,周瑜突然“哎”了一声,太史慈听到声响,立刻扭身回头,
“先生,还有何事?”,
“有一点刚忘说了!”,
只见周瑜双手扶在案上,身子前倾,一字一顿的说道,
“这封信,别人写都不成,让公孙恭去写!”,
“一笔一划的好好写!”,
“就说是我的原话,写不够一千字,我唯他是问!”,
“嗯?”,
太史慈微微一愣,霎时间便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弯弯绕,
别人写这信,还没这么大劲,
可要是公孙恭写,
准保他公孙康气死!
想通这一点后,
太史慈立马咧嘴一笑,
“诺!”,
......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襄平城内,
公孙康正勃然大怒,叱骂的一众将领不敢抬头,自从周瑜率军进攻辽东以来,他们这些人隔三差五的就要被这么骂上一回,
不过这次不同以往,
以往都是大家一起挨骂,
现在可是分清了主次,
只见那柳毅站在公孙康正前,被骂的狗血临头,却一声都不敢吱,没辙,他心虚啊!
前一段时间在岸上击退周瑜数次,可是让他一时风头无两,本来公孙康都有想退军山林的意思了,可看到这柳毅竟能击退周瑜,又让他燃起了一丝希望,
为了给其余人竖个表率,公孙康几乎都要把柳毅捧到天上去了,那是又赏官,又赏钱,军制也扩编了不少,
可现在呢?
十几天的雨季,人家直接就将大军开拔到襄平城下了,各处城门都有人家的眼线,连跑都没地方跑,
本来之前打不起还能躲得起,现在好了,直接让人家一锅端了,能怪他公孙康生气嘛!
“柳将军啊,看看,这是我那好弟弟亲手写的信,”,
说着,
公孙康便将信纸甩在了柳毅的脸上,
怒气冲冲的说道,
“这是劝降吗?”,
“这是那周瑜在对我示威!”,
“你自己说说,该怎么办?!”,
“我......”,
柳毅抿了抿唇,想了一会儿,随即狠下了心,
在他看来,
自己之前在辽河上击退周瑜那么多次,肯定被周瑜记恨上了,一旦襄平城破,别人或许好说,自己多半是难逃一死,
想到这儿,
柳毅恶向胆边生,只见其抬头正视公孙康道,
“主公!”,
“有何难办?!”,
“那周瑜之前就是我手下败将,只不过仗着雨季河水暴涨,这才趁势攻到城下,不足惧矣!”,
“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