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宋文卿带着江卫民与单田芳二人来到青岛广播电台。
台长林明听说三人到了,迅速来到了门口迎接。
“宋社长,你来了,欢迎,欢迎。”
“小江,田芳,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青岛广播电台的林台长。”
“林台长好。”江卫民和单田芳齐声打招呼道。
“你们好啊。”林明热情地回应,并亲切地和他们握手。
“林台长,非常感谢您允许我们使用贵台的录音设备。”
“宋社长,您太客气了。就按照咱们之前说好的你们这几天可以稍微晚些过来。
等我们这边收工之后,我安排录音人员全力配合你们。”
“真是太感谢了!林台长,那这几位工作人员的补助就由我们出版社承担了。”
“好,宋社长你们出版社果然爽快!不仅免费提供录制的评书,还承担我们员工的补助。”
“林台长,咱这也是互帮互助!”
“对,对,宋社长,你们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录制评书呢?你们不是一直从事印刷行业吗?”
“哈哈,这不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广我们出版社的连环画嘛?”
“原来是这样啊!宋社长,单田芳我也有所耳闻,在评书方面确实有天赋。
你看能不能将他调到我们广播电台来,你们的连环画每次我都可以帮忙免费录制,并且免费推广,如何?”
要不是江卫民给自己算过这笔账,宋文卿对于如此优惠的条件肯定会心动不已。
“林台长,实在不好意思,单田芳是上级部门从别的地方借调过来的,工作关系并没有在我们这里。”
“这样啊!那就算了。”林明并不是出于利益的考量,而是认为单田芳是个难得的人才,在青岛广播电台能够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随后,林明带着宋文卿三人来到了录播室,并向他们介绍了录播室的工作人员:制作人、录音师和技术人员。
原本这三个人对帮助青岛出版社录制评书有些怨言,但当得知青岛出版社愿意提供补助后,他们立刻变得高兴起来。
“宋社长,你们录音带带了没有?”
“带了两盘,怕有异常”单田芳赶紧回答,并从包里拿出了两盘大开盘录音带,交给录音师。这种大开盘录音带一盘可以录制120分钟。
“你们打算怎么录制?”
“我们打算20分钟录1集,一盘录6集。您帮忙跟进一下。”
听完要求林明就和制作人交待了一下。
随后,在单田芳熟悉好流程后,便开始了录制工作。然而,录制过程并不像预期那样顺利。
江卫民敏锐地察觉到单田芳似乎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不禁问道:“单老师怎么了?”
单田芳无奈地摇了摇头,解释道:“卫民,我这是第一次录这评书,总是找不到感觉。
和台上表演相比,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台上表演时,我能够通过观察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表演,
但在录音室里,没有观众的反应,我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说评书了。”
江卫民沉思片刻,心中明白,这说评书和相声其实是一样的,都需要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表现是否成功。
如果没有观众的反馈,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节奏和语调,从而影响整个表演的质量。
“单老师,我觉得您可以通过观察录音室工作人员的表情来判断自己的评书是否吸引人。”
单田芳眼睛一亮,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毕竟录音室里有一面巨大的玻璃窗,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工作人员的反应。
没过多久,单田芳就通过江卫民的方法找回了状态。
然而,宋文卿却皱起眉头,对江卫民说:“小江啊,田芳这样沙哑的嗓音真的没有问题吗?一般来说,评书不是都要求声音清脆明亮吗?”
江卫民笑着回答道:“社长,单老师虽然嗓音沙哑,但单田芳老师在发音和语调上的掌控却十分精准,吐字清晰,节奏把握得当,一般人可找不到这种状态。
而且这种沙哑的嗓音蕴含着一种沧桑感和厚重感,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岁月的沉淀。
它使得单老师所讲述的故事更具韵味和感染力,让听众更容易沉浸其中。”
听见江卫民的解释,宋文卿摒弃了担忧也投入到单田芳的评书当中了。
江卫民也感觉现场听单田芳老师评书感觉是一种非常独特且令人难忘的体验。
单田芳老师的声音极具辨识度和感染力,那略带沙哑却又中气十足的嗓音,仿佛有一种魔力,能瞬间将听众带入到评书所描绘的世界中。
在现场,这种声音的冲击力更为强烈,让你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故事发生的场景之中,如亲临其境。
单田芳通过声音的变化,如语调的起伏、语速的快慢以及语气的轻重等,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无论是对故事节奏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两个小时的录制,由于开始单田芳没有找到节奏,一盘录音带仅录制了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