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号角声悲凉而雄壮,让人闻之落泪。
“砰砰砰!”
不远处,烟火在黑夜中绽放。
照亮了大半个夜空。
几乎就是在这个时候,本来安静的长安城内,响起了一阵阵喊杀声。
“杀叛军,守住长安!”
“杀叛军,守住长安!”
“杀叛军,守住长安!”
刚扔掉兵器,手里拿着各式金银首饰、古董字画、大米等的叛军,看到突然从黑夜中杀出来的唐军,被吓得抱头鼠窜乱跑。
催乾祐见状不妙,赶紧调转马头往城外跑。
“轰隆”一声,他远远地看见城门关上了!
绝望顿时涌杀上心头,他拔出腰间的长刀,大喊:“将士们,拼了!”
但是早已经被唐军杀得溃散的叛军,早就找不着北。
而这些唐军的新兵蛋子,初出牛犊不怕虎,一个个卯着劲儿地往前砍杀,根本不怕死。
黑暗中,李豫缓缓地抬起了手,瞄准呆楞在原地的崔乾祐的眉心。
“砰”的一声,崔乾祐瞪大眼睛,瞳孔慢慢放大,身体缓缓倒了下去。
李豫把手枪贴身放好,策马向前,趁着崔乾祐身体要从马上坠落的刹那,抽出腰间匕首,果断利落地砍下了他的脑袋。
“崔乾佑已经被斩首!”
他提着血淋淋的脑袋,在乱军中大吼。
当然一个人的声音是有限的,他还让手底下的几个嗓门大的唐军,也大喊,“崔乾佑死了,速速投降!”
被杀得分不清东西南北的叛军,抬头一看,自家的将军那血淋淋的脑袋,被举在一杆长枪上,便纷纷放下了武器。
那些不肯投降的,李豫就一个字,“杀!”
不肯投降,留着迟早是祸害,特别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
因为事先布局后,唐军的伤亡几乎微乎其微。
以一万的兵力,击败了2万的叛军。
叛军死伤过半,只剩下3000左右的降军。
为了笼络这些降军的人心,李豫告诉他们,他们之中的人,哪一个能够提供有效的军情情报,他就会赏赐钱财,甚至官爵。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李豫从这些降将的口中获取了潼关内的信息,他没有吃=食言,给所有提供有效信息的人赏赐了财帛。
得到赏赐的叛军,对大唐有了忠心。
而没有得到赏赐的叛军,也跃跃欲试,愿意为大唐效劳。
收拾好战局后,披着铠甲的李隆基出现,诸将士齐齐跪下,高呼参见陛下。
李隆基骑在马上,欣慰地看着将士们,高声道:“这一场战,你们打得非常漂亮!朕十分欣慰!你们尽管去杀敌,只要有功劳,朕一定不会吝惜钱财!”
将士们一听,又再一次高呼,“陛下英明!”
李隆基摆了摆手,再次开口,已经哽咽,“长安是我们的家,长安,朕就托付给你们了!”
说完,他还对着众人深深一作揖。
李隆基的这个自降身份的举动,引来了数万将士的哭泣。
李豫看了,在心里腹诽,“哎,古代的人,真的太好骗了!皇帝的几句话,就让他们感激涕零的!”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李隆基的确有一手。这笼络人心的手段,堪称一流。
击败2万叛军,斩杀大将崔乾祐,极大地鼓舞了长安城守军的士气,也让李隆基扬眉吐气了不少。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节节败退,一度让他怀疑自我。
现在看着李豫手中崔乾祐血淋淋的脑袋,李隆基端坐在椅子上,神色严肃。
“好孙儿,这一场战,你指挥得非常出色。但是,这只是个开始。你明白吗?”
李豫把催乾佑的脑袋交给了身边的护卫,双手拱手道:“皇爷爷的意思,孙儿明白。此次,我们虽然侥幸胜利,但是长安城的困境依然没有解!潼关一天不拿下,我们一天不能安寝。”
李隆基肃然的脸色,有了好转。
“对,潼关必须要重新拿回来!要不然,长安城还是守不住!”
“皇爷爷,请给孙儿半个月时间,孙儿一定拿下潼关!”
“半个月?会不会太少了?朕给你5万兵马,一个月时间!”
之前大将哥舒翰,二十万兵马,尚且守不住潼关。为保守起见,李隆基决定忍痛把长安城内的11万大军,分5万给李豫。
李豫却是神秘一笑,“皇爷爷给我两万兵马足矣。”
李隆基疑惑,“孙儿,朕知道你是担心皇爷爷的安全,6万兵马留给朕就够了!剩下的5万,你拿去即可!这潼关易守难攻,不好打啊!”
李豫点点头,却坚持自己的想法。
“皇爷爷,孙儿说2万就是2万!多了,反而不好办事。”
李隆基见他坚持,也不再劝,只是让他注意自身安全,实在打不下,那就先回长安城。
翌日,李豫把郭子仪的儿子郭晞叫到跟前,将长安城守卫的指挥权,全权交给了他。
据史书记载,郭晞也是一位骁勇善战、忠肝义胆的将军。
所以,李豫才会放心地把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