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广身份证?”李隆基狐疑地看向李豫,“人人平等,和推广身份证,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李豫再拜道:“当然有。皇爷爷,你知道前朝隋文帝杨坚在位时人口最多时,是多少户吗?”
李隆基挺起胸膛,冷冷一哼,“当然知道!隋文帝杨坚在位时,一共有400多万户,人口初初略统计,至少有3000多万。”
这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李隆基还是知道的。
毕竟作为一个皇帝,是要通古今的。
李豫微笑一笑,“皇爷爷果然博学!孙儿佩服!”
先拍李隆基的马屁,把这个老头子哄开心了,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
李隆基听到李豫夸自己,得意地捋了捋胡须,“哼,朕比你多活那么多年,你以为是白活的吗?”
“所以,孙儿才觉得皇爷爷是盖世英明的皇帝。”
“行啦,有话快说,别净拍朕的马屁了。”李隆基冷冷瞪了李豫一眼,脸上虽然生气,但是心里是高兴的。
毕竟能够被这么优秀的孙子认可,他十分开心。
李豫见李隆基高兴了,便笑着问道:“皇爷爷,您知道,在您的治理下,大唐鼎盛时期的人口,是多少人吗?”
李隆基一听,顿时怔住了。
这个他还真不清楚。
隐约记得,户部给他汇报的人数好像是
思索了半天,李隆基有些没底气地道:“好像是300户,总人口大概是2500多户?”
李豫又问了一遍,“皇爷爷您确定吗?”
被李豫这么一问,李隆基有些怔住,他突然不怎么确定了。
见李隆基有些懵了,李豫拱手道:“皇爷爷,大唐全盛时期,万邦来朝,光长安的人口,就高达100万人。大唐也比隋朝时强盛,怎么可能人口还比隋朝时少?您不觉得,这很不合理吗?”
李隆基一听,也察觉出了不对劲。
“对啊,隋朝的疆土,不如大唐。他们国佐如此短暂,就有400万户,多达3000万人口。我们大唐开疆拓土,吞并了不少人口和土地,怎么可能只有300多万户、2500万的人口?”
细细品着这些数据,李隆基越想越不对劲。
他看向李豫,“豫儿,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李豫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道:“皇爷爷,很简单,是因为大唐户部统计人口的数字是错误的。至于为什么是错的,这和初唐建立时,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关。自古以来,征税皆是按人头交税。一遇到战乱,许多不堪重税的老百姓就会逃离原籍地,四处逃亡。那么,这群人,就无法被征税,这也导致了为什么大唐明明有高达6000多万的人口,但是真正交上来的税,只有不到隋朝的三分之一。因为,近百年来,大唐一直对人口的流动比较宽松。所以,这本来应该成为主要的财政税收,却是成为了收税最少的一项。”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李隆基喃喃自语,“原来,我们大唐鼎盛时期的人口,竟然有6000多万人!这个数据,真让朕惊讶。”
浑浊的眼,看向李豫,“豫儿,你是怎么知道,盛唐时有这么多人口的?”
李隆基纳闷,连户部都搞不清楚的事情,这李豫怎么就弄清楚了?
李豫见李隆基一脸狐疑,便如此地将自己统计人口的办法,一一说了出来。
原来,在统计人口,给每个人办理身份证的时候,也会给每家每户发一本户口簿。
户口簿是由户主拿,上面都写了家里的所有人:父母及其子女。
家里有人过世了,要去当地管理人口的地方报备,重新换另一本户口簿。每次换户口簿,当地官府会给予一定的丧葬补助。
如此一来,让当地的户部,每个月按照县、州、府层层上报变动的人口。
“年底的时候,把这些人口进行汇总,就可以得出今年的人口总数,也可根据死亡人数,推测出以往的人数。虽然这个数据不是很精确,但是大体的结果,不会差太多。”
李豫汇报完数据之后,李隆基震惊不已。
这么庞大的人口统计,竟然可以以这么简单的方式统计出来。
“这就是孙儿,为什么大力推行身份证的原因。因为,人口流动,不管去到哪里,必须拥有身份证才能认领土地、住客栈、做佣工等等。谁要是敢私自用没有身份证的人,一旦被发现,就被重金罚款。”
“有了身份证,可以促进人口流动、增强人口管理,灵活地征收税收。也可以让那些想要偷税漏税的人,无处可逃。而且,还可以清晰地知道,每个地方的人口情况,方便地方官员管理当地的民政”
李豫侃侃而谈,身份证的好处。
李隆基一开始还不以为然,但是随着听到李豫说身份证的好处后,渐渐也听得入迷了。
是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势必需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人口管理办法。
在唐朝,每个男丁每年都要去服役,这是硬性规定的。
不想去服役也可以,那就交税代役。
这么多人口,要是都逃役逃税,对于大唐的财政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