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着内心深处对中华传统文化那炽热如火的热爱,又得益于职业所带来的奇妙机缘,在近些年来,有幸结识了众多痴迷于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友人。他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高悬在广袤无垠的苍穹之上,各自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这些友人,每一个都仿佛是一盏明亮的明灯,引领着我在中华传统文化那浩瀚如海洋般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在这个充满魅力的旅程中,我不断成长、持续进步,领略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在这数量众多的友人当中,却也存在着一些让我深感困惑的人,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之为滥竽充数、伪冒之辈。
时常会遇见那些身着道袍,头戴道冠,手中执着拂尘的人。他们一出现,仙风之态尽显无疑,超凡脱俗之感瞬间便油然而生。那身道袍仿佛是一道神秘的帷幕,将他们与世俗世界隔离开来,给人一种神秘而高深的感觉。初见之时,人们很容易误以为他们已经领悟了道家的真谛,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他们的身影,如同古老的画卷中走出的仙人,让人不禁心生敬仰与好奇。
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了解这些学道之人后,却往往会发现一个令人失望的事实——他们也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已。这些人,心中同样充满了自负和傲慢。他们自认为已经掌握了道家的精髓,对其他的修行方式不屑一顾。在他们的眼中,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唯一正确的,其他的修行之路都不值一提。这种狭隘的心态,使得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总是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人难以接近。
他们整日里所做的,似乎也只是喝茶、谈天、打坐、游玩。在茶馆中,他们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着道家的玄妙理论,却很少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他们谈论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无法做到真正的超脱。他们在聊天中,常常夸耀自己的修行境界,却对他人的困境视而不见。他们的打坐,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表演,而不是内心的修行。他们在游玩中,追求的是感官的享受,而不是心灵的宁静。
仅仅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读了几本圣贤之书,便已然目空一切,心中满是傲慢与偏见。他们开始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他们看待周围的人,总是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他们忘记了,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智慧的增长。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让人更加谦逊、更加包容,而不是让人变得傲慢自大。
倘若继续读上百本、千本,恐怕这天下之人都难以入他们的法眼了。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宇宙的真理,其他人都是无知的凡夫俗子。这种心态实在是可笑至极。他们不知道,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没有人能够真正掌握所有的知识。即使是最伟大的学者,也只是在某一个领域有一定的建树而已。而且,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做出贡献。如果只是把知识作为炫耀的资本,那么这些知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曾花费大量的时间深入研究诸多伟人领袖的生活。他们除了建立起经天纬地的盖世功勋之外,尚且能够成为好父母、好孩子、好爱人、好朋友。他们与世俗之间毫无距离之感,从人民中来,又回到人民中去,自然亲切,毫无违和之处。这些伟人领袖,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成就而高高在上,远离人民。相反,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关心着人民的疾苦,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伟大不是高高在上,不是目空一切,而是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与人民在一起,为人民谋幸福。他们在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他们知道,家庭是人生的港湾,朋友是人生的财富。他们用自己的爱和关怀,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而某些人呢,原本不过是凡夫俗子,刚刚读了几本圣贤傲慢之心顿生。若是再多读几本,那岂不是更加不可一世?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忘记了自己的根。他们以为读了几本圣贤书,就可以超越普通人,成为圣人。他们不知道,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并不是因为他们读了很多书,而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仁爱之心,有一份对人类的责任感。
儒学大家马一浮曾有一言:“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我对这句话可谓是喜爱至极。此言之意,乃是即便已经见识了乾坤之广阔,却仍然能够怜惜草木之微小。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啊!一个人,只有当他真正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自己的渺小,才能够拥有一颗怜悯之心,才能够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生命。
这与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之“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的内心深处皆有猛虎,那是雄心壮志、刚强勇敢的象征。然而,虎穴之外,蔷薇绽放,猛虎亦会停下脚步,细细嗅着那蔷薇的芬芳,感受那温柔美好之细节。人也是如此,无论我们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有多么高远的志向,我们都不能忘记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细节。那些小小的幸福,那些不经意间的感动,往往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