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回到了房间,便拿起那本《内功经》捧在双手,举过头顶拜了三拜,翻开封面,前面是前序和后序,共有近两千言。
前序中说,”内功四经,余祖总宪公任江西时所购也“,可见共有四经,而此经为四经之首。“此经必定不简单,要好好的研究。”章剑心想。
后序中又说:“道自得天地之精髓,阴阳之秘蕴者,必不磨灭于默默之中”。“嗟乎,此书作于上古,藏于水底,盛于石函,可谓遂年湮矣。数百年埋没,而一旦传之于世,岂非此道之不可磨灭?”。
章剑看到这里,始知此经来历非凡。“集训队把此经作为三宝之一,发给每名学员,可见不是什么大路货。”
看完序言,章剑又打开了总论。
总论一千余言,其中谈到:&34;犹有要专何者?曰气也。盖劲之生于气,犹木之生于水,木必待水润而得生,劲必得气养而后出自理也。
欲愿养气先开关窍以顺其气,不然而人身之关窍为后天之浊气否塞尽矣,虽欲养气可得哉?”
章剑恍然大悟,“特种部队主要是熬炼筋骨、追求肉体的极限,而于内气之一道未有涉猎,自然已落了下乘。”
现在有机会学习这神秘的功法,章剑兴奋了起来。
“如果修炼了这部功法,是不是就可以更进一步?”
两年前,章剑就已经到达了瓶颈,无论怎么努力,无论速度,还是高度,还强度,都已经达到了极限,之后的时间里,只能打磨技术,练习熟练度,着实令人不甘。
章剑迫不及待地翻开正文,正是《内功经》的口诀,只见大多是四字一句,倒不是很难,但一些概念,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些云里雾里,摸不点头脑。正文如下:
“前任后督,行气滚滚。
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千变万化,不离其本。
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龟尾升气,丹田炼神。
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既明脉络,须观格式。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
足坚而稳,膝曲而伸。
裆开而藏,胁开而张。
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
先提后下,一升一伏。
内有丹田,气之归宿。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
或立或坐,吸气于喉。
以意送下,渐沉玉底。
升有升路,胁骨齐举。
降有降所,俞有气路。
既得气窍,再译劲诀。
通、透、穿、贴、松、汗、合、坚。
曰通,劲之顺也。
曰透,劲之递也。
曰穿,劲之连也。
曰贴,劲之络也。
曰松,劲之涣也。
曰汗,劲之萃也。
曰合,劲之一也。
曰坚,劲之能也。
按肩以炼步,逼胯以坚膝。
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
提骸以正头,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
折天柱以下气,视合谷以立门。
横劲竖劲,辨之分明。
横以竖济,竖以用横。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
四肢之首,收纳甚妙。
天地交泰,水升火降。
头足上下,交接如神。
静生光芒,动则飞腾”。
其后便是后封皮了。
全诀只有323字,远远少于前序、后序和总论,显得头重脚经,十分不协调,但却是《内功经》的核心。
字数虽然不多,却看得章剑头昏脑胀,心浮气躁。
深吸了一口气,古塔上铜铃声传来,章剑灵台一阵清明,始知古塔的妙用。遂耐下心来,逐字逐句的研究了起来。
好在他读书时成绩很好,认真研究起来,倒能够看个七七八八。
纵览全文,《内功经》的口诀概括了传统武术的练习方法,强调了呼吸、动作和内在力量的协调。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千变万化,不离其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指明了练习内功的基本脉和络。
第二部分是“既明脉络,须观格式。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开而藏,胁开而张。气调而匀,劲松而紧。”指明了头、肩、胸、足、膝、裆、胁等重点部位的基本格式,也就是正确姿式。
第三部分是“气调而匀,劲松而紧。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之归宿。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沉玉底。升有升路,胁骨齐举。降有降所,俞有气路。”指明了内气的循行路径及呼吸方法。
第四部分是“既得气窍,再译劲诀。通、透、穿、贴、松、汗、合、坚。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递也。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曰松,劲之涣也。曰汗,劲之萃也。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能也。”指明了八类劲的真意,即劲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