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团和三团的包围圈正在缓慢地向前推进,缅军侧翼的守军为了保护前方军队的撤退,不得不咬牙硬撑。
可是缅军的守军并没有建造战壕阵地,他们从未想过对方竟然真的会打出来。
也就是因为觉温谨慎稳重,才特意安排了守军来守卫两翼。
然而这些被安排的守军并未按照指示挖掘战壕,当他们发现二团和三团的战士时,已经近在眼前。
觉温得知两翼遭受攻击的消息后,看着前线还有数千人尚未成功撤退,他的脸色变得异常阴沉,沉思良久。
他最终还是决定派遣后方的主力,缅甸第二军上阵作战。
这支缅甸最为精锐的主力部队拥有超过两万人的兵力,并且配备有坦克和卡车等机械化装备。
原本觉温的计划是在突破前方的防线之后,再让第二军投入战斗。
可是现在,他不得不提前动用这支队伍了。
他无法承担放弃一整个旅的士兵的责任,他别无选择,只能前去支援,并确保前线的大量士兵能够安全撤回。
此时此刻,他无比期望着丹老武装能够尽快发动炮击,将前线变成一片火海。
只有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收拢防线。
收到命令后,第二军军长杜温立即开始整顿军队。
他对觉温有些不屑一顾,觉得他的做法好听点说是稳重,难听点就是无能。
觉温下达的指令是掩护 132 旅撤退,但具体如何掩护则由杜温自行决定。
杜温迅速整合了部队,并迅速派遣了两个旅前往两翼支援。
他们的任务非常明确:无论如何都要拖住敌人,绝不能让两翼被突破。
而他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则会直接向正面发起强攻,全力突破丹老武装的防线。
只要他们成功突破过去,那么无论是两翼还是掩护撤退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他决心要让吴奈温明白,他才是最优秀的指挥官,这场战役理应由他直接掌控指挥权,而不是让他听从觉温的命令。
只见军团中的 25 辆 MK.E 坦克勇猛地冲向前方,充当开路先锋,紧随其后的则是步兵队伍,他们在坦克的掩护下紧密协作,一同发起冲锋。
没过多久,一团长敏锐地察觉到了战场局势的变化,并迅速将战况上报。
一团长对眼前出现的坦克并不陌生,这些都是英国人遗留下来的老家伙,属于轻型坦克。
在近距离作战时,甚至连重机枪都能轻易将其击毁。
然而如果要拉近与敌人的距离,己方可能会遭受巨大的伤亡。
毕竟,坦克这种装备,即使再落后也不容小觑,它可不是普通步兵所能应对的武器。
第二军果然不负缅甸最精锐部队之名,暂且不论其他方面,单就步坦协同作战而言,他们做得非常出色。
在二十余辆坦克的有力掩护下,步兵巧妙地躲藏在后方,紧紧跟随并稳步向前推进。
132 旅的士兵们看到大量的支援上来后,终于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在后方的士兵赶忙起身撤退战场。
但那些身处前沿阵线的部分士兵却无法轻易脱身。
他们不敢贸然站起身来,只能满怀期待地凝视着不远处的坦克,渴望它们能够加速前进。
与此同时,第一团的战士们个个打起精神,全神贯注地瞄准着前方的战场。
只要发现有敌人胆敢起身,他们便立刻开枪射击。
这些人可都是战功啊,谁也不愿错过任何机会。
在坦克的引领下,第二军的大批人马迅速向前推进,已经抵达距离防线仅有 200 米的位置。
后方的大部队则保持一定距离,密切关注着前方部队的进展情况。
一旦突破耶城的防线,他们将会迅速跟进,占领前方的城市。
这时候一团长收到了指挥部的回复,他提出的作战方案遭到了否决。
他原本计划稍作抵抗后便放弃这块阵地,将第二军引入耶城,然后利用城内密集的防御工事和运来的超级轻钢坦克,对敌军实施围歼。
只不过武二考虑的是人员损失问题,如果将缅军抵挡在外围,那么部队在他们基地成员的带领下,能够以较低的损伤去打击敌人。
经过这几天的激烈战斗,缅军已经损失了数千人之多,但武二这边的士兵死伤却都不超过百人,甚至大部分的受伤都是因为被缅军打来的炮火击中而受到震动所导致的伤害。
实际上,直接死亡的人数经过统计仅有 16 人而已。
如果把缅军放入耶城,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将对方全部歼灭,但是这样做的话,自己这边的损失肯定也不会小。
因此武二并没有同意一团长的想法。
毕竟他作为总指挥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胜负结果,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和把控。
武二果断地下达命令,让二团和三团停止进攻,转变为防守状态,并寻找合适的时机撤回耶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