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让他们熟悉了地宫并且没什么疑问之后,王泽便带着人撤离了这里,直接坐飞艇回去了新城。
在王泽回新城第四天的时候,地宫的发现终于被新城电视台和报纸报道出来。
尤其是电视台,更是直接拍摄了大量地宫内的影像。
这也让巴塔克族为什么如今技术退化成这样有了个解释。
原来,这座地宫墓穴竟然是古滇族撤离西汉时的头领墓穴。
而且这位头领在死后,还将大量修建墓穴的工匠一起封在了里面。
其实这一点倒是不稀奇,对于那时候的西汉来说,修建王族墓穴本来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因为这些工匠对于墓穴可是非常了解的。
如果放他们出去,很有可能要不了多久,墓就会被盗了。
但这对古滇族来说,却成了一件要命的事。
因为他们可不像大陆那样拥有众多的工匠,这一批工匠死了之后,这里的技艺传承就彻底断了。
而后续的工匠,水平自然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进入墓穴后,大家发现这里面的配饰和器皿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垂涎欲滴。
经过仔细统计,这些金子的总重量竟然高达 237 公斤!
此外,还有大量精美的青铜器散落在墓穴各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主墓室里那座巨大无比的青铜棺椁,可谓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只是令人费解的是,在墓穴入口处竟然矗立着一块由赑屃背负的石碑,这种特殊的形制通常只在明朝时才有发现。
尤其是对于那些来自大陆的专家们来说,这块青铜赑屃实在是匪夷所思。
它怎么会出现在这座汉代墓穴之中?如果早在汉朝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东西,为何在接下来的各个朝代中都未曾发现过,而是直到明清时期才开始大量涌现?
一时间,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无解之谜。
不过他们提出的质疑,面对眼前这座显然经历了漫长岁月侵蚀的古墓,他们的怀疑似乎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毕竟,这些青铜器上的锈蚀痕迹清晰可见,证明它们确实历经沧桑。
这座神秘的墓穴很快便成为了南华和大陆地区热议的焦点话题。
相比于华人的关注点,西方人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陵墓内的巨额财富。
特别是美国、荷兰以及英国等国家,由于曾对这片土地有过直接统治,因此当他们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充满了懊悔之情。
他们意识到自己曾经错过了一个巨大的宝藏。
当陵墓被公之于众后,巴塔克族的女族长亲自前来参观,并按照他们的传统习俗,仔细清理了每具骸骨。
展示了对祖先的敬意,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矛盾心理。
在余璇的解说下,女族长终于明白了这座地宫背后的故事。
她的内心却陷入了迷茫与纠结之中:
这位带他们来到这里的头领,也正是让他们文明中断的罪魁祸首。
面对这样的历史真相,每一位了解到这段历史的巴塔克族人都不禁感到心情复杂,难以言喻。
经过商量,余璇和女族长最终达成共识。
将陵墓中的一部分物品挑选出来,放置在博物馆中展览。
而其余的珍贵文物和大型器物,都会放在地宫原位。
未来也会对外开放这座神秘的地宫,让世人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
女头领态度坚决地表示,先辈的遗骸不应该被放置在这里供人参观。
除此之外,她并没有提出其他异议。
然而之后女头领向南华政府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在官方资料中不再使用“巴塔克族”这个称呼,而是将其更正为“古滇族”。
她们认为,既然已经了解到自己的真实身份,就更愿意继承古老的名号,而不愿再使用那个由殖民者赋予的名称。
南华政府立刻答应了这个要求,并迅速对官方材料进行了修改。
王继新对这一点感到非常满意,但他也明白,这种方法只能使用一次。
如果能够为每个民族都找到类似的历史渊源,那该有多好。
王泽得知此事后哈哈大笑起来,他指出,如果还想继续从其他民族身上挖掘这样的故事,那就显得太过虚假了。
“我知道,我只是想想而已。你这次的行动对苏门答腊岛的局势稳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啊!”王继新感慨地说道。
在古滇族的族人都知道自己是大陆分出来的古老民族后,他们对南华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再将南华视为新的殖民者,而是开始接受并融入其中。
古滇族的人数众多,占据着苏门答腊岛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与岛上其他各族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遗迹和地宫的发现,许多小民族纷纷宣称自己也是从古滇族分离出去的,他们也认为自己是大陆人的一部分。
然而,这一论点并未得到官方的明确支持。
首要原因是这些小民族的人数相对较少,无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