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是华夏历史上最充满矛盾的朝代。
一方面识字率低,知识分子凤毛麟角。一方面读书人即使进士及第,也未必有机会做官,多半还是卷铺盖回家。
一方面各级官员空岗极多,朝廷工资支出最少。一方面官员贪污成风,金额空前绝后。
不要说严嵩父子这样的真奸臣,就是号称开明的东林党人李三才,多年做官,也搞回家400多万两白银,放后世就是百亿巨贪。
读书人不是个个有钱,逃荒的很多。孔凡带了四个属下,由十名武艺精湛的保安一路贴身保护,乘着槽帮飞凤船,沿运河一路招兵买马,等到了山东,已经拣选出七八百名读书人,由槽帮送回上海当差。
不过,孔凡的目标不是运河两岸逃荒的读书人,他内心的野望是搜刮山东的读书人。
说江南文风鼎盛,那看和谁比。和孔圣人的故乡山东比,那就有些不够看。
自古齐鲁多英才,自从出了至圣先师孔圣人,这山东更成了文化大省。
后世许多省份高考550分,就进了一本a段。放山东,二本都未必能录取。可见山东人才济济。
明朝的山东也是这样。
比如李易这个山西一个县的童生案首,到山东恐怕想中童生都难。
孔凡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许多人确实是童生秀才出身,可是水准远不如他同乡的普通读书人。现在孔凡打的主意,就是卷走山东读书人。
孔凡什么也没做,他做的就是回家乡曲阜,祭祖,夸官!
曲阜是孔子故里,北通济南,东接泗水,西抵兖州,南临邹城,北望泰山。
曲阜虽大,还是养不起家徒四壁的孔凡一家。
孔凡父亲变卖光了田产,变卖光了家底,最后剩两间老屋没人要,关上门,举家逃荒去了。不想这一逃,逃出个七品官回来。
华夏人有个习惯,有了成就,第一件事就是祭祖夸官。
想当年刘邦得了天下,立刻想回家显摆,当时萧何就劝:“咱大汉刚刚立国,穷啊。过两年在回家嘚瑟吧。”
刘邦当时就怒了:“俺做了皇帝还不回家显摆一下,那和衣锦夜行有什么区别?回去
!必须滴!”
而且当即赋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结果给文艺界留下了许多戏份。
连皇帝都这样做,当然给百姓打了个样。孔凡现在就是衣锦还乡,回家夸官来了。
孔凡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他用带的公款,支出了200两银子,办了200桌流水宴席,招待不论远近,前来问候的读书人。没有几天,孔凡就出名了。出名的不是孔凡的才学得到赏识,出名的是上海市太傻,居然孔凡这样的勉强考个秀才的人,都能混到七品官。
七品官那是县太爷级别啊,有德者居之。你孔凡除了姓孔,算有些特殊,就你那文章才气,哪一样能算出色?
看看啊看看,居然还带了四个幕僚,10个精悍的衙役,虽然换了装束。大家都看得出来。这毕竟是大明的地盘,孔凡还得低调,不好张扬。
最可恨的是,孔凡月薪是40两纹银。40两纹银啊,这个时代已经娇妻可娶,骏马得骑了。
这还不是大家最恨的,还有更恨的事:那就是这家伙得意洋洋的说,自己马上快升正六品了。还摇头晃脑,赞叹开荒团知人善用。
你孔凡算什么狗屁人才,开荒团用你真是瞎了眼。我比你就强得多,现在粥都喝得连不上溜了。这人比人,气死人啊。
不过别说,这人越是招人恨,越是招人看。
几天来,孔凡每天都是人来人往,高朋满座。这可真应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前穷在街头无人问,现在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终于惊动了这一代族长,孔子第64代孙孔胤植。
孔家可不是普通世家,孔家族长是世袭封号衍圣公的。历代相传,王朝灭了,香火不灭。
这封号是宋朝开始封的,蒙古人敢灭大宋,不敢得罪孔家,孔家一样尊荣无比。
大明灭了,大清一样得修衍圣公豪宅,供奉孔家。
民国灭了,日本人来了,孔家一样是铁打的世家,一样是衍圣公。
可见华夏第一世家,非孔家莫属。孔家族长上朝,皇帝也不敢享受孔家族长的三拜九叩。
孔夫子虽然教
天下人忠孝仁义,要读书人有气节,什么“渴死不饮盗泉之水,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又什么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什么的。可是自己后代,可没出什么渴死饿死尽忠的。也没出什么威武不能屈的。人家几乎都是没威武呢,自己就屈服了。
这见风使舵的本事,也是华夏第一世家无疑。
按理,现在孔家出了有品的官员,是要祭祖的。七品官已经主政一方了,更有资格祭祖。
可问题是这孔凡,第一不是嫡系。
明朝孔家辈分是朱元璋亲自排的: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可是这是嫡系,旁支往往叫乱了。因为许多旁支已经多生了几代人,超出嫡系辈分,比如孔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