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远山一行人,在营口和鲁平的辽东筑路队会面了。
鲁平还是对陶远山称呼老师,执礼甚恭。但是陶远山还是看出了鲁平眼神深处的得意。
无论是谁,在三十刚过的年龄,被委以搫化辽东交通的重任,操盘资金近亿两白银,说不激动不得意都是假的,陶远山还是能够理解鲁平。
他知道,如果不是自己担任工学院院长,官居二品,鲁平肯定态度要轻慢许多。
鲁平不明白陶远山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到辽东。而且带着工学院许多精英。
辽东的路是要造得更长,可是那不过是资金和人工的问题,需要这么多工学院的技术骨干来到这里吗?
而且这些人分属不同科研团队,有的是冶铁,有的是制车,有的是铸造……这样大的阵仗,所为何来?
这个谜底很快揭开了。
李易当天就主持双方科研人员,召开近200人的扩大会议。李胜温、王蹇等开荒团高层也得以列席。
这时,鲁平才明白,原来,这些人来辽东,也是要修路,修的是“铁路”。
土路,石板路,水泥路,这都能让人理解,“铁”怎么来修路?
这疑问可不是鲁平一人的,几乎代表了辽东一方所有人的疑问。
李易首先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在遥远的西方,一个国家的铁也像辽东一样,生产过剩,卖不出去了。一个铁厂老板把铁熔炼成铁条,随手铺在工厂大门前面。结果,进出工厂的马车,走在这‘铁路’上,感觉一下子轻快起来。就这样,‘铁路’的优点被发现了。”
这故事是真的,不过李易讲的有些超前。这是百八十年后的事。这个时代,西方人铁可没有生产过剩。
鲁平举手请求发言,李易点头允许,鲁平站起说道:“司令,筑路的目的,就是路基越结实、路面越平滑越好。我们现在用的水泥,就是代表的这个思路。铁当然可以比水泥更结实平滑,可是铁的造价很高,铺路划算吗?”
李易微笑着对陶远山道:“陶院长,你来解释一下你们研究的成果吧。”
陶远山激动的站了起来,对大家道:“各位,
我今天可以负责任的说:从今以后,路的新时代到来了!这就是我们在司令的提示下,研究出的铁路!大家都知道,古往今来,打仗什么最重要?”
李胜温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的喝的不能供应上,就算强大如开荒团,也缩手缩脚,受到极大的束缚。蒙元当年能征伐世界,就是靠每人几匹马,吃的马背上自己带,喝的就是马奶。完全不用后勤保障。这一次我们征战北蒙,也采用了这种办法。不然作战几千里,后勤根本供应不上,不用北蒙打,我们自己就半途而废,灰溜溜的回来了。”
陶远山道:“李部长说得是。诸葛亮造出了独轮车,一车能推两石粮食。征战一个月,车夫们自己就吃了一多半,一个后勤兵,最多供养一个到两个战兵,蜀国总是主动进攻中原,不打穷了才怪呢。马车运的多些,可是最多也就是独轮车的10倍运力,马车造价又太高,损坏了,又很难修。这就不仅是马匹有多贵的问题。铁路,不是全铺上铁,而是平行的两根铁轨,车就走在铁轨上。铁路运输价格,比普通路可便宜多了。”
李易在后世的影视作品里,没少看到古代普通人家赶着马车运货。
到了这个时代,才赫然发现这有多扯淡。
一辆马车,仅仅是车轱辘的制作,从挑选晾晒木材开始,精雕细琢,所费工料就不知凡几。一辆车下来,再配上两匹马,至少相当于后世开一辆奔驰车的造价了。不要说普通人家,就是奔了小康的家庭,也未必有这样奢侈。所以这马车,可不是普通人家养得起的。
更何况古代是木头车轮,那颠簸劲儿能把人摇散架,也绝谈不到舒适。当然,也有能工巧匠特制的马车,舒适程度高得多。这就是富贵人家的专享了。
马车造价实在太昂贵,所以这个时代打仗的辎重运输,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用马车。其余还是以人力为主。
鲁平满脸疑问道:“这铁路,归根结底,还是要走车。成本怎样降低呢?”
陶远山兴奋道:“铁路走的车,我们用四个铸铁的轮子,按现在的
铁价,成本是高了一倍,可是一次成型,制作简易,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低了许多。两匹马拉这样一辆车,运力是普通马车的十倍以上。”
鲁平不以为然道:“老师,就算您说的这车,综合比较起来是便宜了,可还有一个最大的成本,这个‘铁路’的造价呢?是不是要和车结合起来说?”
虽然鲁平这话有些刺耳,陶远山并不在意,解释道:“铁路我们用的铁轨,初步定五尺长10斤重,马车就走在铁轨上。初期成本是高,可是无论速度还是运力,都比普通两轮马车提高10倍不止,速度也快了几倍。我们测算了一下,在铁路上,三天跑1000里,一点儿不难。总算起来,还是划算的。”
李易插口道:“这里有个误区。大家都是按现在的铁价来计算铁路,这就错了。我可以告诉大家,铁的产量很快会比现在高许多倍,铁的价格会降低到现在的一半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