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青竹的话,他们大多都觉得,这是神尊在给少主身上贴金,并不完全相信。
但面上也都恭维起少主明察秋毫,心系百姓,是天下百姓之福。
陈青竹也不管他们信不信。
这是事实,自然要让大家知道。
至于对蓉娘不信不服,她有充足的时间让蓉娘成长为一个让人信服的主君,然后再把江山交给她。
“本座打算今春便在治下全面种植这番薯,时间紧迫,需要大家积极献策献力,商讨出一个可行的章程来。”
又道:
“目前,可以指导番薯种植的东番岛百姓已经送达淞沪。”
袁松伯沉思片刻,便直指此事的关键:
“神尊,百姓们向来守旧,这番薯虽好,他们只怕没那么容易听话地种上。”
从没种过地也没下过村的秦大富很不理解:
“如此高产的作物,种上一亩就能让全家都不挨饿,他们怎么会不愿意种呢?”
袁松伯满脸无奈,解释道:
“秦侍郎有所不知,百姓之中,愚昧固执者颇多,对于新东西一直很难接受。”
“譬如当年老夫在平凉府做知县,当地土地贫瘠,亩产量极低,老夫在农书上看了不少肥地的办法,自己也试验过两年,这才向全县推广,但一开始时依旧是困难重重。”
“大多百姓都是阳奉阴违,更有甚者,自己不按照老夫的办法去沤肥,还纠集人手把村里率先沤肥的人户打了一顿,说他们这样做会坏了村里风水。”
“还有担心不敬土地神,会遭到神灵报应的,还有说老夫屁都不懂瞎胡闹,会把土地弄坏的……”
众人十分震惊且不解。
“那……那后来呢?”
“后来过了两三年,大家发现邻居家沤肥的确能提高粮食产量,这才普遍接受的。”
众人这才明白,为何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神尊会说时间紧迫,还要大家献策献力讨论章程。
这事实际上并不简单。
张六身为民宣部尚书,司农使全都归他管,心中早就有些想法,因此立即站出来建议道:
“神尊,若百姓难以接受,倒不如说这番薯是神尊从仙界带来的仙株,或许能叫他们更愿意种植?”
他都已经想好让手下人去各村渲染吹嘘的台本了。
慧云否决了他的提议:
“不妥。此物来自东番岛,那些从东番岛回来的司农使人尽皆知,若是说漏嘴了,反倒影响神尊威名。”
“而且,百姓们一开始定会对这番薯是否能吃,长期食用是否会损伤身体等定会有诸多疑虑,东番岛那些司农使便是最好的人证。”
“让他们说实话比说谎话更容易,有他们在传授番薯种植方法时,告知百姓在东番岛的经历,宣扬神尊威名的同时,也能打消百姓们对番薯的顾虑。”
陈青竹赞赏地看了慧云一眼:
“苏次辅说得有理。”
严庆之深思片刻,也站出来提议道:
“神尊,属下以为,要保证百姓都种上番薯,可以软硬兼施。”
“一则用官府政令约束,不种植番薯者,所有田地赋税加一成。”
“二则每家拿出一亩地种番薯,这一亩地便可免税,如此,再加上多多宣扬番薯的好处,便能叫百姓更愿意尝试。”
这话遭到了袁松伯的否决。
“严大人这话,其余都没问题,唯独加税万万不可。”
“神尊说过,永不加税,那便绝不能开这闸口。否则,下面很快就会乱套。”
“到时候,难保不会有官员衙役或者下面的里长,直接给百姓安个没种番薯的罪名就肆意加税。长此以往,又会如大魏一般,随意巧立名目私下收取苛捐杂税。”
严庆之闻言,露出羞愧之色:
“倒是下官考虑不周。”
工部侍郎卓玉秀提议道:
“神尊,不如将加税改成当众杖责户主十棍?”
“此举不至于伤筋动骨,却极有羞辱性,一家之主自然受不了,哪怕为了不挨打,也得老老实实把番薯种上。”
陈青竹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便采纳了。
蓉娘建议道:
“母亲,没分完田地的各府各县,是不是也可以直接将每户种植一亩番薯,作为分得田地的条件?”
“可以。”
众人又商议了一些其他细节,总算拟好了章程。
东番岛上,倭寇们让奴隶种植番薯,除了用来喂养奴隶,也用来喂牲畜,因此数量上倒是足够给十二个府做种子。
但如此多的番薯,要快速运到各府,还不在路途中颠坏,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保证番薯不因为被颠坏而无法出芽,陈青竹决定再花几天时间,亲自给各地送去番薯粮种。
于是,短短六七天之间,治下每个县府的诸多百姓都亲眼见证了神迹。
先是县衙或者府衙外头鸣冤的鼓,鼓槌自动飞起来击打半刻,等衙门前聚集了足够多的人时,一堆堆小山一样的番薯,便凭空出现在了县衙府衙前头的院子里,将整个院落堆满不说,还堆到了府衙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