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搅和的棍子,打铁自然要自身够硬。
“卑职遵命!”郭秀清沉声领命道。
事实上在场的众人刚才都还以为这次仍旧是自愿,也就说谁想去谁去,毕竟刘寒以前经常这样,而且每次刘寒都会设置一些丰厚的奖赏,比如最初的肘子,后来的整猪,以及防刺服等等的分配。
众人这次也都在等着刘寒宣布未来的奖赏,可刘寒没有说。
刘寒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问题,所谓军人,军令才是第一位的,倘若每次都用丰厚的奖赏来提振士气,那一旦没有奖赏时士气就会急剧下降,倘若让全军上下都形成了这种惯性思维,对一个军队来说是致命的。
人性就是如此,当一切东西变的唾手可得和量化,当生存需求不再是第一需求,倘若放任下去,邻水城的好日子或许就到头了。
刘寒得让他们知道,他们是士兵,刘寒给他们饭吃,甚至给他们发了军饷,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无条件的服从,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很快的,整个军营都因为征调三百士兵的事忙碌了起来,其实难度倒是不大,作为全营士兵的训导官,郭秀清很清楚哪些人的身手好,而这一部分人中,大部分都在刘寒去夔州府的队伍里。
郭秀清要做的,无非就是再从军中挑选出来一百人而已,他谨遵刘寒的命令,只挑最能打的,而非最想去的,对于那些很能打却又耍滑头不想去的,郭秀清的处理方法也很简单,鞭数十,驱之别院。
说白了,这里留不住你,爱去哪去哪儿,都是惯的。
昨晚议事结束后,刘寒专门留下郭秀清,就是要惩治最近发现的不正之风
。
当天中午,三百士兵已经选调完毕,两百二十匹马全部征用,除了一百五十匹战马留作骑兵和斥候用外,其余的六七十匹用来托运粮草。
原本根据李丰和的建议,粮草是要用骡车来运输,但刘寒觉得这种常规的补给方式太过落后和危险,他这次行动最看重的是机动性。
虽然用六七十匹马托运粮草,使得骑兵的人数减少,但所有士兵都不用再担心发生意外后失去粮草,而且他们属于轻装,机动速度自不是一般部队可比。
再加上刘寒的兵每天都要参与训练,而且训练内容除了战场厮杀技巧外,最重要的是体能训练,每天的负重越野可不是盖的,这练就了邻水城士兵一流的体能水平,而且刘寒还特别强调跑步时的步调,要求队伍不能乱。
可以说在跑路这件事上,刘寒十分的有信心,只要不是骑兵追,他自保应该问题不大。
九月二十五日晨起,刘寒身着防刺服骑在战马上,防刺服外头又套上了一间李丰和给他订做的袍子,阴历的九月底温度已经降下来,尤其是夜里已经需要盖上被子。
刘寒本来想穿一穿黄鹞子的那套山文铠,但只是尝试了一下就放弃了,这玩意儿不仅重,穿戴起来也极为麻烦,甚至需要两个人去帮忙,拉风确实拉风,但实在不实用,也不适合跑路。
邻水城距离瞿塘关本来就远,为了不耽误军情,没有多余的话,交代好郭秀清和李丰和后,刘寒当即带着三百人出发。
由于所有的辎重都用马匹来驮运,再加上长久的训练和还算过得去的饮食,士兵们的行军速度以及耐力都很好,只用了四天半时间,于九月二十九日的下午刘寒终于抵达瞿塘关。
此时的瞿塘关内不复往日的宁静,摇黄各部首领由于离得都比刘寒近,如今都已抵达,瞿塘关一下子多了六千多的人马,变得喧闹和拥挤。
不过令刘寒有些意外的是,喧闹归喧闹,这些其他首领的士兵并未骚扰百姓,彼此之间也都挺和气,甚至各自扎营地点都是自动分配的。
“兄弟,你人少,就跟俺的弟兄呆一块吧,俺跟部下交代好了。”黑虎王高一见刘寒终于抵达,便对刘寒道。
刘寒自无不允,紧接着王高又对刘寒说了下军队的布置情况,他们这些首领之所以可以按部就班,竟然全是因为袁韬的调配和剧中调和,每次大战之前,袁韬都会安顿好的事,包括可能发生的情况的解决方式等等。
这让刘寒格外吃惊,心里还在想着这还是他眼中的那个钓鱼老哥嘛,不过这确实省事了许多。
按照摇黄十三家的常规,各自首领负责各自人马,包括一应的辎重,而攻城器械则是攻城前就地取材,工匠自然也是各部首领出。
这种制度自然是有利有弊,不过好在摇黄各首领之间配合得当,倒是将弊端给缩小了许多。
三天后,刘体纯所答应的运输船队终于抵达瞿塘关外长江的渡口,只是船队管事人的身份却让刘寒大吃一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