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维持多久。
国与国之间哪有靠一纸协议维持和平的,只有实力才是外交真正的后盾,倘若不是刘寒手里有大清国忌惮的火器,那多尔衮会如此上心的过来谈判吗,真以为一个阿济格能有这么大的分量?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从来都是冷酷的,大义灭亲对他们来说都是毛毛雨。
最终经过商议,刘寒同意范文程离开川蜀,但使团的鞑子护卫一个不准带走,而是由摇黄军负责沿途的安保,马车是不可能的,为了提高效率,全程都是骑快马,范文程为此眉头皱了半天舒展不开,他甚至担心他这把老骨头能不能撑住马匹的颠簸。
可刘寒却怎么也不肯让步,你要是被马匹颠死,是你自己的问题,即便清廷质问也跟摇黄军没关系。
范、孙二人离去后,刘寒坐在客厅里沉吟了好一会儿,目前摇黄军亟待解决的是粮食危机,而目前除了小郑和沈家可能的帮助外,清廷这块虽然算是与虎谋皮,但目前看起来反倒是能最快拿到粮草的。
二十万石粮草可不算少,加上沈家送来的十二万石,保住全境内的粮食种子应该问题不大,至于境内老百姓的吃食,刘寒就实在无能为力。
根据史料记载,四
川全境在万历年间的户籍人口数在三百一十万左右,但由于土地兼并太过严重,不少百姓早已逃离原籍,实际人口大约在九百万到一千万之间,之后便是长期的人口负增长,再加上张献忠和鞑子的霍霍,目前粗略统计全川人口顶多六百万左右。
就这还是在刘寒的强行干预之下,若是没有摇黄,再往后推个十几年,清廷初期进行的人口统计,全川人口将不足两百五十万,这消失的三百多万人究竟死于谁手已经昭然若揭,张献忠这个背锅侠成了螨清鞑子的替死鬼。
百姓很困难,摇黄军同样日子紧巴巴,好在目前是夏季,山林中有野果、有猎物,再加上刘寒承诺的临时免税政策,渡过这个难关还是有信心的。
当天晚上,刘寒设宴宴请了沈言,毕竟人家大老远冒着风险送来了粮食,酒宴中规中矩,只有刘寒陪同。
由于有了清廷可能的财力支持,刘寒对沈言的期待就更高了,甚至讨论了一下征集粮食的细节问题,包括长江沿线布置人手盯梢,以保证运粮的安全等等。
“这是十套特制盔甲,可防刀枪,回去后可给予信得过的家丁佩戴,你们父子二人出行时也可套在外衫之内确保安全,一旦遭遇危险可以直接联络我给你指派的联络人。”刘寒指着客厅内的一个箱子道。
对于沈家父子,刘寒寄予厚望,小郑虽然肯定也靠谱,但到底是离得太远,而鞑子根本就是一锤子买卖,想有个长期且稳定的粮道,只能靠自己培养。
“多谢大人!沈家必不负所托。”沈言赶紧起身感谢。
事实上上次逃离沈家庄时刘寒就曾赠予过两套,沈言还专门拿刀剑试过,别看这古怪盔甲轻便的不像话,防御效果却比铁质盔甲都要好,而且这次护送粮食的路上他曾遭遇过一次刺杀,倘若不是当时穿着这防刺服,兴许他就不能站在这里了。
见刘寒又大手笔的送出十套,言辞间还很关心沈家的安危并且付诸了实际行动,更答应过段时间就先给他们送去一笔银子用来采购粮食,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其实一开始沈言还对其父的决定有怨言,觉得沈家庄过的好好的根本没必要花这么大价钱去投靠某个势力,现在他愈发的觉得其父的远见。
第二天一大早,刘寒送别了沈言,正打算去与李丰和商议全川土地重新丈量重新分配的问题,却得了部下的告知,说是那孙之獬请见。
这让刘寒皱起了眉头,协议既然已经签订,这鞑子走狗又来找他作甚?范文程也才刚离去,按说不应该有节外生枝的可能?
嗯,或许正因为范文程不在,这厮想趁着这个机会单独谈些什么?
他从来不认为一个王朝的内部是铁板一块,相反一个聪明的皇帝也绝不允许朝臣拧成一股绳,考虑到这点,刘寒当即打定了主意,想看看孙之獬究竟想干什么。
“召他进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