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星空”最新网址:http://mofunsky.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彩色星空 > 武侠修真 > 三教九流:农耕道力压帝王道 > 第148章 救治之法、密谋

第148章 救治之法、密谋(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凡人修仙,从神秘青玉古镜开始 [韩娱]捕获鬼神君 穿越曾少年之无法割舍的王莹 大夏最强暴君 重生之乡村如此多娇 抗战从濒死的大同煤矿工人开始 原来不是种田系统啊 特种兵:种子提取大师 太初元气 穿越七零:开局抢回自己的空间

二人缓缓走近那处精心改良的小池塘,周围的空气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苏牧紧盯着池塘中心的那株灵植,眉头紧皱,神色间满是凝重。

那株七品三色莲,本应如璀璨宝石般,散发艳丽夺目的光彩。

此刻,却黯淡得如蒙尘的珍珠。

花瓣边缘不再如往日那般挺直刚硬,而是无力地微微蜷曲着。

荷叶虽依旧宽大,可那色泽不再是充满生机的鲜绿,而是呈现暗淡的灰绿色。

上面的脉络也不再清晰分明,像是被模糊的雾霭所笼罩。

整株灵植在池塘中晃晃悠悠,仿佛随时都会枯萎。

赵恒刚想把藕节从池塘中取出,好让苏牧仔细查看,却被他拦住了。

要是平常倒也罢了,灵植通常生命力顽强,没那么娇弱。

短暂的取出和放回藕节的过程,一般不会对其造成物理损伤。

只要操作得当,在灵气这般充足的条件下,放回之后它很快便能恢复生长。

但眼前这三色莲的状态明显不对劲。

此时,没必要为了查看伤势就贸然将其取出。

而且,苏牧根据师兄的描述以及灵植的表现,心中已有了大致的猜测。

应当是那藕节受损颇为严重,维管束极有可能被破坏了许多。

这干扰了养分的正常运输路径,导致地上部分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

虽说莲花的地下茎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当藕节部分受损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它会尝试自我修复。

受伤部位可能会形成愈伤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病菌的入侵。

并且有可能重新建立起部分养分输送通道。

不过,修复的程度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

就算这灵田中池塘的环境极为适宜。

在损伤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即便自我修复,也难以完全恢复其原有功能。

好在经过地蕴法术的改良,灵田中的病菌已经较为稀少了。

但,在原本的池塘中,应当存在一些病菌沾染在藕节之上。

苏牧揉搓着下巴,陷入沉思。

正常情况下,应当如何人为干预促使伤口愈合?

第一步应是伤口冲洗,接着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最后,在伤口涂抹一层植物伤口愈合剂。

那么用什么来替代呢?

生石灰(氧化钙)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熟石灰(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具有强碱性,能够杀死多种细菌、真菌和虫卵,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可以把熟石灰加入大量的水,制成石灰水。

将受伤的藕节在石灰水中浸泡十分钟左右,再洗净。

植物伤口愈合剂能够在伤口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

同时还能调节伤口处的湿度和透气性,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修复。

而草木灰也有类似功效,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呈碱性。

这种碱性环境对很多病菌有抑制作用,能降低伤口感染的几率。

同时,其中含有钾、钙、镁等多种矿质元素。

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生长也有益处。

第二步,要优化环境。

要保证藕节生长的水域水质干净,基质肥沃、疏松且透气良好。

这一点无需担忧,卫长老已经改良得很好了。

还要提供合适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它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

但在藕节受伤初期,应当避免强光直射。

可适当进行遮荫,防止伤口处水分过度蒸发。

温度保持在 20 - 30℃比较合适,有利于细胞分裂和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如此一来,便需要一株五品炽焰树。

好在,之前之前苏牧讲解黄瓜种植之法时,众人也见识过炽焰树,知道该向谁租借。

第三步,适量补充营养有助于伤口愈合。

可以选择施加一些富含磷、钾元素的肥料。

磷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和根系发育,钾元素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使藕节更好地应对受伤后的应激状态,加快伤口愈合。

施肥时,将溶液均匀倒入水中,避免肥料直接接触伤口。

替代的话,可以用动物的腐熟粪便,或者植物绿肥。

但无论是腐熟还是沤肥都需要大量时间,恐怕来不及了。

对了!骨粉!

把动物的骨头磨成粉末,其中富含磷和钙元素。

对植物生长和伤口愈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至于钾元素,用草木灰补充就行。

草木灰可以直接撒在藕节周围的淤泥表面。

或者与少量水混合后,浇在藕节生长的区域。

再将少量骨粉埋在距离藕节较近的淤泥中,为藕节提供磷、钙等营养。

当然,最便捷的方法便是找李尘风出手。

三品焕生,最重要的能力便是可以将植物起死回生。

这点小伤小病,根本算不得什么。

但,赵恒怎么能请得动院长呢?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重生之水浒传奇 元始大帝 素剑之裁 大仙请着落 都市之修真仙帝 都市之修仙狂帝 修仙归来 鸿蒙玄天曲 仙武之尊 半步帝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