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宫廷深处,李治的身边暗流涌动,权谋与算计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李世民,这位伟大的君主,作为阿耶,对子嗣的期望甚高,尤其是他们之间的和睦,他绝不允许骨肉相残的悲剧再次发生。
看看哥哥李承乾和李泰,虽然身份尊贵,但落难后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
李治心里清楚,作为太子,他本自具足,也必须得展现出仁爱慈悲和忠诚孝顺的固有气质,这正是他稳固地位的基石!!
“稚奴锅锅,你肿么唉声叹气的呀??”
“哎,承乾和李泰两位兄长落难后,在宫里过得紧巴得很,咱们是不是得想想办法……?”李治一边跟兕子聊天,一边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好滴呀,锅锅写奏折,兕子校对!!”
第二日,李世民看到李治的奏折,发现稚奴为两个哥哥求情的字迹,心里暖洋洋的,对这个皇子更是好感倍增。
李世民一脸严肃地对李治说:
“小稚奴,你这心肠软得跟柿子似的,当皇帝这件事儿,你可得狠点儿劲儿!!
对待周围人别整天就知道慈眉善目,那不叫仁慈,那叫纵容!!
朕自会命人去给你那俩皇兄加点小灶,至少要让他们吃好喝好。
但你太子的宝座可不是坐上去就完事儿的。你得学会,一边儿慈眉善目,一边儿还得有那么点儿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就像我这样,明白不?”
稚奴微笑着点头。
话说那年头,真是风云变幻,李世民大帝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东北的高句丽像只不安分的花豹;
北方的薛延陀也像长硬了翅膀的小鹰;
西突厥那边儿也是虎视眈眈……
大帝阿耶一拍桌子,决定亲自上阵,给高句丽来个下马威。
临走前,他拍拍李治的肩膀,一脸严肃地说:“稚奴啊,这次阿耶我得出去打仗,你就给我好好守着定州,国家稳定比啥都重要,知道不?”
李治心里真是有点儿不稳啊,就像是一肚子沸腾的开水,咕嘟咕嘟的。
这可是阿耶给他的大考,也是他在朝堂上坐镇的实践,压力山大,比晚上喝咖啡还兴奋不安。
等到阿耶大帝得胜归来,李治还是主打一个体贴,主动启程迎接,在半路上就迫不及待地迎上阿耶。
爷俩儿一起回京,稚奴的监国经历逐渐让他变得稳如老炮儿,李世民看着儿子的蜕变,心窝窝很是欣慰啊,只是难免思念已经去世的小兕子,但又觉得小公举一直都在他们身边,从未走远……
这下,李治在朝中的地位可就更稳了,阿耶的考验,他算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世民在一次深夜的谈话中严肃地对李治说:“稚奴,你做得很好,每一步都很稳。但记住,周边的军事威胁一日不除,大唐的安宁便一日不保!!”
李治听了,心里又控制不住的紧张了起来,就像是一只被猎人追捕的兔子,但他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自从贞观十七年,李治正式成为新太子。
接下来的几年里,战事不断。
贞观十八年,西征焉耆。
也就是公元644年,阿耶和稚奴锅锅挥泪告别了小兕子。
而咱们的郭孝恪将军则带着一帮子人马,向西边的焉耆国发起了猛攻。
他们把焉耆国的国王龙突骑支给“请”了回来,迫使他们整个国家都得听咱大唐的话。
归安西都护府管事儿。唐朝之前还在焉耆国设立了焉耆都督府,派了重兵驻守,听安西节度使的指挥。
到了九世纪初,回鹘汗国突然冒了出来,把焉耆国的地盘给占了,把龙氏王族的管理给废了,换上了可汗的亲信来掌权。
回鹘人开始大批量地搬到这里。
于是,延续了千年的焉耆龙氏家族统治就这么戏剧性地结束了……
贞观十九年,大唐也没闲着,伐高句丽;
贞观二十年,灭薛延陀!
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老家。
薛延陀这个小弟,表面上对唐朝磕头作揖,背地里却在偷偷壮大自己。
639年,唐太宗想重振东突厥,立了个新可汗阿史那思摩,跟薛延陀抗衡。
这可把薛延陀气坏了,两家打了好几次仗,就怕唐朝势力壮大。
为了让东突厥不输得太惨,唐将李勣,也就是里脊小囊君,在641年打败了薛延陀。
可是644年,薛延陀趁唐太宗去打高句丽,又发起了进攻,把东突厥打得落花流水,阿史那思摩只好逃回中原。
高句丽这时候想求薛延陀帮忙,但夷男担心跟唐朝直接开战。
645年,夷男去世后,他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开始跟唐朝大军对峙。
646年,唐军反击,把拔灼打趴下,薛延陀的盟友回纥见状,把拔灼干掉。
最后,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彻底玩完……
哎,这就是年年大战,李世民着急帮助仁懦的太子稚奴,帮助他快快清除周围的一块块的军事隐患,急切地为大唐的未来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