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芳已经从马车上抱来一套男子衣服,递给书生:“公子,这是我儿的衣服,新给他做的,他还没穿过,若是不嫌弃可先换上,此时春日虽然暖和,也要避免伤寒。”
书生本想拒绝,却又想到自己要到京都还有几日,若是路上病了,怕是要耽搁时间,便又红着脸应下。
好像这是第一次,有人这样对待他,甚至让他有些不适应。
书生换衣服出来的时候,段期期主仆三人围坐在篝火旁,树枝在火里噼啪作响,几条鱼架在火上烤着,鱼皮渐渐变得金黄酥脆,香气四溢,段期期瞥见书生走近,微微一笑,示意他一同坐下。
萍水相逢,段期期一行并不想暴露身份,招惹是非,并没有与书生过多谈话。
书生盯着燃起的篝火,熟练的帮着陈秀芳添上树枝,听着三人闲聊,明白年长的妇人被那小姐唤作陈姑姑,最小的女孩叫九月,是陈姑姑的女儿。
平静又温暖,说不清是喜悦还是伤悲的情绪激荡着他。
这样的待遇对他而言实在是陌生,有人视他为人,不是工具,不是奴才。
九月等在一旁,看着陈秀芳手里的鱼,肚子不争气地先叫了起来,打破了有些尴尬的气氛。
陈秀芳将手里的烤好的鱼递给了段期期,又给九月和书生分别递了过去,三个人吃到嘴里,眼睛皆是一亮。
鱼皮的焦脆和鱼肉的鲜美在口中散开,调料的味道恰到好处的融入其中,混合浓郁的炭烤香气,让鱼肉多了一丝特殊的滋味。
段期期心中呐喊:是谁说古代因为调料匮乏做饭难吃的,一点都不老,不是,一点都不难吃,这简直太棒了!
段期期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陈秀芳:“姑姑,这鱼有股特殊的香气。”
“这还是我跟一位姐妹学的,她曾在京都的文人大家中做厨娘,府上事事讲究风雅,说是用果木烧出来的饭更香甜,若是河鲜,用果木烧烤烹饪还能去腥。”
“小姐嘴真灵,这是用梨木熏烤的,我看河边长了很多梨树,便捡来些干枯的用来烧火。”
“小姐,我的鱼还没吃出来香气,就被我吃光了,我能再吃一条吗?”九月晃晃手里干净的鱼骨,比小猫吃得还干净。
段期期笑着点了点头,九月喜出望外,赶忙又拿起一条鱼放在炭火上烤。
“的确别有一番风味。”书生轻声附和,他从未想过,日常的烹饪也能如此讲究,故乡点心本就精致风雅,若能将这风雅文蕴与故乡点心相结合,说不定真能在京都做出一番名堂。
几个人都饿了,说了会话,便低头沉浸烤鱼的美味里。
书生抬起头,看见对面段期期和九月的脸在篝火的映射下红彤彤的,甚是可爱,陈秀芳面容也更加慈善温和。他不由嘴角勾起一丝自己也难以察觉的弧度。
那个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温暖。
或者说他们都不需要这样的温暖。
天色渐晚,段期期一行人浇灭了篝火,决定动身去下一个镇子投宿,书生也准备拜别。
九月拿出来一个布包,递给书生:“公子,这是我家小姐给您的,以后遇见山匪可要绕着点走,再打湿可是没有人帮你捡了。”
书生苍白的脸上,因为尴尬有些红润。
他忙要推辞:“已经多有麻烦,今日之恩定当牢记于心,不可多拿其他”。
九月忙摆手,“没事没事,我家小姐为人良善,让我跟你说归来无所期,字间有琼宇,好好读书,才有机会出人头地,学习才是硬道理,只有学到的才是自己的。”说着就把布包塞到了书生手里。
“你这么爱护书籍,肯定心眼子也不能太坏,以后有朝一日发达了,一定要为民谋福利,千万不要作恶,要不枉我替你捡书,还把我娘的烤鱼分给你。”九月鼓着小脸说道,眼里满是认真。
书生看着这个才到自己胸下的小萝卜头,伸出手揉了揉她的小脸:“不会的,小九月,你个小孩子说话还挺有大人模样”。
别说,小孩子嫩嫩的脸蛋手感还挺好。
九月打掉了书生放在自己脸上的手:“你才小孩子,我都九岁了,你也就比我大个五六岁,装什么长辈。”
书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得更加温暖,“那便请九岁的九月姑娘替我再谢谢你家小姐和陈姑姑了。”
陈秀芳套好了马车,喊了九月上车,九月蹦蹦跳跳地跑过去,又回头跟书生招招手。
书生看见陈秀芳和九月向这边看来,对着车子深深行礼,久久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