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孙一道的还有石奎等,三关里该查的也查得差不多了,就三关里被关押的商户,有些完全不相干的也被放了出来,其他全部也将押解回京。
太孙盯着程锦安那张脸,很想说本皇孙不想走了,然而到底还是忍了下来,心里只担心萧安的伤几时能好。
也还好萧安保证每月都会给他一封信来,到时候让单凌转交给他,不然他为何舍得要萧安的亲卫呢。
太孙一走,魏九重也跟着走了,然而南魏的魏照盛却留了下来,并前来见了魏氏与柳贞。
萧安是第一次见到南魏这位长辈,然而魏氏跟柳贞却是早就知道魏九重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存在。
魏照盛也并不与他们客气,直言道:“不知敏兰可知晓陛下为何急召太孙回京?”
要说是快过年了,让太孙回去一家子团年祭祖,这事儿可能性不太大,就是南魏不算了解当今,也能从当今这些年在政事上的举措推出皇帝的脾性来,至少在祭祀上并不怎的看重,太孙虽是长孙,然而有太子在,在祭祀上也没太用得着太孙的地方。
南魏的人果然心思深沉,这是萧安听魏照盛那句话的想法,窥探圣意,一般人可干不来。
不过要说皇帝为何召太孙回京,放下六关与九关的巡查,她也没怎的想明白。
魏氏自皇帝的圣旨来之后就一直在想,将这三六关的事情想了个遍,也只想出了一点眉头出来,倒也没想过瞒着不说给南魏的人听,“许是因这三关的战事?”
这是嫌弃太孙太倒霉,担心六关九关里也会有战事?萧安有些飘忽的想。
不过魏照盛自然不会这么想,而是顺着三关的战事想到更多,“算上一台关的一万,整个蛮子有五六万的兵马,跟胡马关死磕了一个月,陛下这是怀疑谁了?”
萧安在旁边听得迷糊,柳贞知道她没听明白,不过没打算当着魏照盛的面说给她听。
魏氏倒是直接给萧安解了惑:“不是怀疑三关在跟蛮夷耍花腔,就是怀疑六关九关里有人跟蛮夷勾结,为蛮夷提供粮草。”
否则蛮夷没能进大庆的土地,在秋冬季节,不可能熬到一月这么久。
魏氏这么一说,萧安就明白了,她之前只顾着打仗,想着怎么把仗打赢,虽然也奇怪蛮子这么多人还能坚持这么久,但也只是想了想,就丢到了脑后。现在魏氏说出来,她心里也朝着魏照盛的方向想了。
不过萧安对六关的事情知道得多一些,就道:“六关的粮草官早就被抓了,粮草调集没那么容易,那就是九关?”
萧安说完这话看了柳贞一眼,柳贞的面色如常,道:“许是。”
不过这种事情他们也无能为力,皇帝起疑心的臣子多去了,但也没真对几个人出手,若他们在皇帝没出手之前有什么惹人嫌疑的动作,反而是给自己没事儿找事,也只能是看陛下怀疑到谁的身上。
魏照盛也知道此事只能如此,因年后大约南魏就要正式入仕,就是皇帝心中有什么想法,想来也要等到年后才会有所动作,南魏入了朝倒也好应对,就与魏氏道:“想来这也是年后的事情,敏兰跟小安你们心里也要有个数。魏家彼时也会及时与你们送信,好尽早应对。”
这是要双方结盟了,不管是萧安还是魏氏虽然都不想跟南魏太过亲近,但也没想过疏离,自然是应允。且魏侯翻案之事,还得因此事有些波澜,这也非她们母女一方所能。她们母女,日后不能与南魏面上太过亲近,然而也绝不可能会疏离了去。
双方就此说定,因魏照盛要赶往魏家祖地参加家族祭祀,也跟着就此别过。
三关里顿时就是萧安与魏氏等人的天下了,不过萧安因伤在身,许多事情都是魏氏与柳贞在做。
就是常凤,等着太孙走后,特挑了个日子打算带着兵马回到六关。
“蛮子那事儿,我就觉得奇怪,就是他们从大庆里换了几年粮食,难不成就是为了来打仗的?”临走前,常凤也在跟萧安嘀咕这个事情。
常凤被塔塔族追着围困之时,后来也趁机毁过塔塔族的粮草,马要吃的草草原上倒是不少,但供应士兵们吃的粮食竟也不少,要把胡马关里那几万算上,就说是三关里悄悄交易的,也要好几年才能累积到那么多,这一点一直憋在常凤心里。
萧安靠在床上,道:“你烧塔塔族的粮草之时可确定了里头有稻谷?”
稻谷是大庆才有的粮食,蛮子想要都需得从大庆里购买,其实常凤的意思也很明显了。
常凤道:“我能骗你?”
萧安自然信常凤不会骗她,因这蛮子的粮草,三六九关都有嫌疑,就算是三关才有商道,然而谁敢保证六关九关暗地里没有跟蛮子勾结?
本来是想替自己外祖父翻案的,结果遇到了三关战事,回头打仗打完了,还有着一堆破事儿等着她,没完没了都。
“不是三关就是九关,你天天在六关里转,六关有没有你还不知道?有什么好操心的。”萧安抬眼道。
常凤的确是不操心六关有问题,她是担心被连累,不过想想萧安在的三关之前还是她亲爹在管,三关比六关危险多了,就是连累,萧安也比她要倒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