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珠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人,在粥棚煮粥了。
许多饿了许久的人,都端着碗过来领粥。
过来施粥的人主要是四个婢女,沈明珠就来帮帮忙。
有了沈明珠的粥棚,又有了沈老三颁发的招工告示,那些还没有来得及逃荒的灾民,纷纷看到了希望。
六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前往衙门口报名,老弱妇孺都前往了城门口领粥。
有人认出了,沈明珠就是那天教训许家大公子的明珠乡君。
明珠乡君不仅收拾了许家的恶霸,还自己出粮食拯救她们。
所有人都朝沈明珠叩拜:“谢谢,感谢明珠乡君,感谢乡君的救命之恩。”
众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给沈明珠磕头。
天知道,她们以为自己会饿死在这里,却没有想到,新来的乡君会施粥拯救她们。
“乡君真是我们普双县的救星啊!我们有救了!”
“要是乡君能够早来几天,我的婆婆就不会饿死了啊!”
“是啊!要是乡君早来几天,我的女儿也不会被卖了。”
很多妇人端着碗,闻着大米粥的香气,忍不住哭诉起来。
全县五万多人,逃荒的逃荒,现在只有一万多人没有走了。
虽然一万多人对于整个县来说,很少很少,但要养活一万多人,用的粮食却要很多。
于是,沈老三就想到了,以工抵粮食的做法。
即使沈明珠不同意,沈老三依然把五万两银票给了沈明珠。
他不能让女儿吃亏。
沈明珠免费施粥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普双县。
在这个灾荒年,有黄金都不一定买得到粮食。
明珠乡君是真大方啊!
很快,衙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很多人在粥棚领完粥,又跑过来报名。
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衙门就招收了一千多名劳工。
不仅如此,当天下午,沈老三让人发布通告,县衙招收巡检一名、典吏一名、衙役三十名。
在师爷处报名,通过笔试,面试等考核后,再进衙门实习。
实习期满了以后,再转为正式工作人员。
这消息一出,众人都惊讶了,现在普双县总共只有五个衙役,这五个衙役还有好几个月,都没有发工资了。
进入县衙上值,能够按时发工资不?
新来的知县大人不一般,一定有钱发工资。趁现在招人,赶紧去报名。
有些人蠢蠢欲动,尤其是那些家里比较穷,又识字的书生,纷纷跑去报名。
还有一些原本山里的猎户和以前走过镖的人,报名参加衙役的考核。
赵有德气得吹胡子瞪眼,在家里摔了好几套茶具。
这个沈如海,真是不把他们当人,他赵有德好歹也是普双县的县丞,沈如海竟然什么事情都不告诉他。
这是把他赵有德当成什么了?
赵有德气急,让下人进来,在下人耳边耳语几句以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好你个沈如海,你有钱又怎么样?到时候,我让你们一家,有来无回。”
孙家家主孙拥维听说了衙门招收人的事情,立即叫来家族中读书的人。
他问这些学子对这次新来的知县,大动干戈的看法。
众人褒贬不一,都想去参加巡检和典吏,文书的考核。
他们读书读了这么多年,整个家族除了一个老举人,就只有几个秀才和童生了。
孙家看似在这个偏远山区,还算有脸面的大户人家,可,一旦走出普双县,孙家什么都不是。
孙拥维又询问老举人的意见,老举人半眯着眼,斩钉截铁道:
“孙家的读书人都去参加考试,我们孙家全体投靠知县大人。”
孙拥维一愣,不可置信地问:“为什么?”
这不是开玩笑,像这种站队,一个不好就会牵连全部家族。
老爷子这是用整个孙家作为赌注,赌沈如海能够在普双这个烂摊子上,做出一番政绩。
“我听说,沈如海是因为得罪了庄亲王和庞太师,才会贬到咱们这里的。”
孙老爷子瞟了孙拥维一眼,慢慢悠悠地说道:
“他得罪了谁,与我们无关。”
“你以为,你现在不投靠沈大人,以后就能够投靠了吗?”
“真是愚不可及,沈如海连中三元,娶妻镇国公独女,就连他女儿都是皇上亲封的乡君。”
“要不是他们得罪了人,你我能够见到他的面吗?就连给他提鞋都不配。我们孙家在普双县蛰伏这么多年,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重建孙家昔日的荣光,而现在,就是我们孙家发家最好的时机。”
李国海决定观望,他倒要看看,沈如海到底有何能耐?
反正他既没有得罪沈如海,也没有别的私心,无论沈如海赢,还是赵有德赢,他都稳如坐靠山。
他李国海,谁的队都不站。
有了粮食的加持,有了沈明珠施粥,灾情得到了一些缓解。
虽然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由于人员众多,几千个人同时上工,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