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
李隆基居中端坐,询问各部官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禀报?
等户部尚书裴宽、工部尚书韩休启奏完毕后,李瑛起身禀奏:
“目前渭城大营已经集结了两万府兵,儿臣举荐张巡、田神功出任宣威将军,南霁云、雷万春担任明威将军,所有保举人员全部写在了奏折之中,还望圣人批准。”
李隆基正襟端坐,朗声道:“不过是几个散官而已,让中书、门下盖章便是。只要你能协助忠嗣重创吐蕃,让尺带珠丹俯首称臣,莫说四品官职,便是三品的勋爵也由你随便封赏。”
“看来李隆基对我驰援王忠嗣之事深信不疑啊,他对王忠嗣简直比亲爹都要好!”
李瑛在心里暗自嘀咕了一句,但并不打算提前泄露自己的计划。
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等自己率军到了兰州之后,再写信告诉李隆基,就说北庭出现了天赐良机,只要能抓住机会就能一举平定突厥汗国。
到时候自己挥军北上,会合北庭的十万边兵,向后突厥汗国发起雷霆攻势,只要能够灭了突厥人,谁敢指责自己没有按照计划进攻吐蕃?
自己是天策上将,节制天下兵马,自己的军事计划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
军功就是最好的答案,只要能平定让李隆基头疼了三十年的东突厥,就算贵为天子,也要对自己刮目相待。
“多谢圣人信任!”
李瑛拱手谢恩,重新在龙椅一侧的椅子上落座。
李隆基的目光扫了脚下的六部尚书一眼:“其他爱卿可还有本启奏?如果没有的话,那就退朝吧!”
李隆基话音刚落,礼部尚书王琚就捧着笏板走了出来:“臣礼部尚书王琚有本启奏。”
“哦……王卿有何事奏来?”
李隆基早就等候王琚多时,当下不动声色的问道。
王琚双手捧着笏板,郑重的启奏:“太子已经册立将近一个月,然而至今尚未娶妻,于礼不合。臣在此奏请陛下赐左卫大将军苏庆节六女为太子妃,以正储君后宫。”
李隆基装模作样的道:“朕此前派人询问过苏将军,他的女儿并不愿意嫁给二十一郎,只能再另择太子妃。”
苏庆节急忙出列,捧着笏板道:“启奏陛下,经过臣妻的训诫,小女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若是太子殿下不弃,小女愿持帚侍奉。”
李隆基抚须:“既然苏卿同意这桩婚事,那就由礼部筹办婚事,择日为太子大婚。”
王琚和苏庆节一起谢恩:“谢陛下成全!”
“退朝!”
高力士扯着嗓子吆喝一声,然后搀扶着李隆基起身,昂首阔步离开了兴庆殿。
“苏庆节现在怎么又答应把女儿嫁给李琦了?难道我的太子不香,换了李琦就香了?或者苏庆节的女儿不愿意做妾,而现在能够成为太子妃,所以苏家就痛快答应了?”
李瑛霍然起身,用不解的眼光向苏庆节看去。
苏庆节不敢与李瑛对视,假装没有看见,扭着头和王琚寒暄,似乎是在商量如何筹办婚事。
李瑛懒得管这些闲事,目前他后宫的人数足够了,甚至还有个正在养成的沈珍珠。
对于苏家六娘,李瑛完全没有任何兴趣!
只见他大步流星的离开兴庆殿,先骑马去了一趟兵部,要求兵部的郎官尽快给张巡、田神功等人把鱼符制作出来,方便他们在军中行走。
礼部很快选好了黄道吉日,太子迎娶苏家六娘的婚期定在了二月初十,消息传到武灵筠的耳朵里,她对此很是满意。
光阴似箭,日子一天天过去。
从各地赶到长安的府兵已经超过三万,只剩下距离较远的十几个折冲府的兵马还在赶往长安的路上。
在张巡、田神功、南霁云等人的操练下,这些来自各地的府兵逐渐形成了默契,不再一盘散沙的各自为战。
萧嵩已经返回长安五六天,李隆基恢复了他太子太师的职位,并在早朝上宣布由萧嵩出任西征军参军的任命。
这有些出乎李瑛的预料,他本以为李隆基召萧嵩回来是为了接替自己的兵部尚书一职,没想到是让他担任自己的参军。
“幸好不是监军。”
李瑛在心里暗自嘀咕。
监军和参军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权力却是天壤之别。
监军的职责是随军监督,把出征在外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向皇帝禀报,拥有着和主将几乎相等的职位,主将要采取什么样的军事行动,必须获得监军的批准。
而参军则是随军参谋,负责给主将出谋划策,主将可以听也可以不听。
当然,萧嵩是皇帝指派的参军,他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更何况萧嵩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他不仅人品正直,才能出众,而且能文能武,年轻的时候担任过朔方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打的吐蕃人闻风丧胆。
到了开元十七年,萧嵩因功被召入长安,官拜中书令、集贤殿大学士、授爵徐国公,逐渐凭着超强的人格魅力逐渐成为百官领袖。
开元二十年,侍中裴光庭病逝,李隆基让萧嵩举荐一个宰相,于是他举荐了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