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告诉我爸一个偏方,我妈到处淘换不着,还真的多亏了张玉凤了。”
赵紫成和陶玲玲在值日做饭的时候,赵紫成对陶玲玲说道。
好像在解释什么。
“……”陶玲玲听了没吭声,过了一会儿才转开话题问道:“你爸的病怎么样了?”
“还那样,这种病……”
“会好的,都说偏方治大病呢!”
陶玲玲安慰赵紫成道。
“嗯。”
赵紫成一边答应一边看了一眼陶玲玲,正巧两人的目光相遇。
赵紫成和陶玲玲都笑了,然后各自转过头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伴随着劳累,还有青年男女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缠。
一九七九年的元旦刚过,就有传言,梨花乡有回城的指标下来了。
赵紫成是听陶玲玲说的。
中午一下工,赵紫成直接去了乡政府。
在乡政府的门口,赵紫成看到一个中年女人正从里面出来。
这个女人,赵紫成认识,是秦大志的妈妈。
知青点的这些人,在一起住了几年,有时候是回家,有时候是家里人来看,所以,很多家属也都认识。
“阿姨,您过来了?”
赵紫成打了一声招呼。
“……嗯。”
秦大志的妈妈,看了一眼赵紫成,嘴里含糊地应了一声,脚步没停,急急忙忙地走过去了。
“……”
赵紫成看了一眼秦大志妈妈的背影,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赵紫成走进乡政府的大院,看见宁骏山刚从办公室出来,正在门口锁门。
“宁书记。”
赵紫成叫了一声。
“……”
宁骏山看见赵紫成,脸上僵了一下,随即又把锁好的门打开,招呼赵紫成进屋。
“我还正想着去找你,你先来了,坐。”
宁骏山招呼赵紫成坐下,自己也在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宁书记,我听说回城有指标下来了?”
赵紫成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嗯,下来了,淄城文化馆,国营单位,铁饭碗。”
宁骏山说道。
“……”
赵紫成看着宁骏山,欲言又止。
“指标就一个,给了秦大志了……这次,你就别指望了。”
宁骏山说道。
“为什么?秦大志他……”
“秦大志啥样,我们都清楚,没办法,他会托生,托生个当物资局局长的娘。”
“……”
虽然刚才在门口看见秦大志的妈,赵紫成有些预感,可还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多想了,可现在……
赵紫成一阵气血涌上来,胀红了脸。
“小赵,这几年你的表现,我们都看着,没办法,乡里是抓着这个指标,可乡里也有事求人。”
“……我爸现在病很重,家里只有我妈和我十岁的小妹妹。”
“你家的困难我们都知道,我也不敢再给你打包票了,这样,回城既然出政策了,就不会只有这一个,你放心,只要是有机会,我一定让你先走。”
宁骏山说道。
……
这次的回程指标,让一向积极上进的赵紫成深受打击。
秦大志平时很懒散,就这样一个人,第一个回城,而且还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其中的缘故,不言而喻。
或许是都有些气不忿吧,秦大志走的时候,整个知青点没有一个人说话。
“哥们儿走了!”
秦大志站在知青点的院子门口喊了一声,也不知道是冲谁喊的,没人应声。
秦大志的走似乎是知青点人际关系的分水岭,在这之前,还是同学,朋友,兄弟,现在猛然发现,在回城指标面前,这些关系统统不存在了,只剩下一种关系,那就是竞争对手。
就像现在,只有一个指标,秦大志走了,别人就走不了。
这一发现,整个知青点的人好像同时觉悟了。
都知道还会有回城的指标,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去什么地方。
有些长心眼的,就提前开始行动了。
第二批回城的指标下来是七九年的五月份,四个指标,接收单位是淄城百货大楼。
百货大楼是大集体,比起上次的文化馆,差了一个档次。
这就给人一个感觉,好像回城就业的单位会一批不如一批。
“这次,你能回来吗?”
郑琴问儿子。
“应该能回来。”
赵紫成说道。
虽说是去百货大楼,但只要离家近,赵紫成就满足了,现在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顾不上挑三拣四。
郑琴娘俩在家里说这话,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张玉凤骑着自行车来了,车把上还挂着一个网兜,里面是几个胖胖的猪蹄。
“哎呀,小张来了,快进来。”
郑琴一看是张玉凤,连忙招呼道。
张玉凤来过赵紫成家几次,是和赵紫成一起去车站坐车回知青点,郑琴认识她。
因为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