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她拿起一支毛笔,对学生们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手中的这支毛笔,它是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的。
笔杆一般是用竹子做的,而笔头呢,则是用动物的毛制成的,像羊毛、兔毛等。我们把这样组合起来的东西叫做毛笔,用它来书写文字。”
林悦走到学生们中间,举起毛笔问道:“那同学们想一想,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毛笔的时候,他们看到竹子和动物的毛,会怎么想呢?”
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有的小声讨论,有的皱着眉头思索。一位同学举手回答:
“先生,他们可能会觉得竹子就是用来做一些工具的,比如搭建房屋或者制作简单的容器,而动物的毛可能就用来保暖,不会想到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变成书写的工具。”
林悦微笑着点头:“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在远古时期,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利用都比较简单直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把动物的毛绑在竹管上,蘸上颜料或者墨水,就可以在其他物体上留下痕迹,用来记录信息或者表达想法,于是就有了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
而且,在不同的地方,人们对这种书写工具的称呼和制作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有些地方可能会用其他材料来制作笔杆,或者选用不同的动物毛。”
林悦回到讲台,继续说道:“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毛笔,它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笔头的形状、笔毛的种类和质量都有很多讲究,这都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发展的。
这就告诉我们,事物的名称和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讲完后,林悦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今天的课后作业是这样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自己对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时期有没有过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在自己孩童时期,或者前几年对某个事物的看法是什么样的,现在对这个事物的看法又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这样的思考,希望大家能更好地理解事物是会变化的,我们的认知也会随之改变。”
孔昭贤看着林悦在课堂上讲解的身影,心中的敬佩更深了一层。
“孔老师?孔老师?”林悦在讲台上唤了孔昭贤好几次,可孔昭贤好像有些失神。
“啊?啊?怎么了?”孔昭贤一下子回过神来。
“我说下节课你记得收一下学生们的作业。”林悦看着孔昭贤又好气又好笑,心想明明是他想要学这句话,怎么最后他自己还走神了。
课堂上的学生们也被孔昭贤这个反应逗笑了,这节课就在学生们的笑声中结束了。